西周王陵 資料圖
西周王陵
據《周易》、《漢書》記載,周朝王陵不封不樹。清代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經過考証,曾對周原境內的文王姬昌、武王姬發、成王姬勇誦、康王姬釗和附近的周穆王姬滿和宣王姬靜及周公姬旦、太公望、魯公伯禽等人的墓葬逐一樹碑立記,但經后人考証又多有異議。認為周朝王陵的位置應在周王朝的發祥地周原(今陝西寶雞扶風縣與歧山縣交界處的北部)及岐邑一帶。
解放后,經勘察試掘,在周原遺址內確實發現大批西周早期及西周墓葬上百座。主要分布在歧山賀家﹔扶風齊家、庄白、雲塘等村,但多為中小型長方形豎穴葬。西周早期及西周初期多為小型墓,一般隨葬陶鬲、銀戈和大銅泡,較大一點的墓中有青銅鼎、簋、卣,罍等。西周早中期多為中型墓,墓穴長可達3—4米,寬2—3米,深4—5米,死者頭端挖有壁龕,墓底中間有腰坑,墓室內有棺、槨。隨葬的有陶器、青銅器和矛、戈、鏃等兵器及其他生產、生活工具。西周晚期多為小型墓葬,隨葬品也以陶器為主。此時,周朝的統治中心已經完全轉移到豐鎬,貴族多已不葬周原。作為周王朝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宗廟所在地,應有王陵,但多年考古沒有重大發現。隻知周原遺址西端的歧山堡北有傳說中的周太王陵。
據《羊城晚報 港澳海外版》1996年6月7日披露,在遺址北部的扶風縣黃堆村發掘出一處大型殉葬車馬坑,坑深12米6,殉馬40余匹及車20余輛。車馬坑的規格、深度、殉車馬數均為現知周代墓葬僅見,具有王陵規格。據《逸周書》載﹔“武王崩於鎬,殯於歧周,葬於畢”。據周原博物館推知,既然殯於歧周,理應葬於附近。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