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詩人白航自稱甘願寂寞 曾受艾青點撥"主編"牆報【3】

2014年01月13日09:00    來源:華西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詩人白航:上世紀80年代詩歌的熱鬧不是常態(圖)

  走上詩壇

  受艾青點撥“主編”牆報

  談到和詩歌的淵源,白航回憶說,那還是在1946年秋,他考取了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文學系,學校在冀中束鹿縣的賈庄和杜科,校長是成仿吾,艾青是文藝學院的副院長。老師有陳企霞(系主任)、廠民(嚴辰)、簫殷、何洛、蔡其矯等,文藝學院還有丁玲、朱子奇。白航講述,“當時這個大學有文藝學院、政治學院、歷史學院,艾青是文藝學院的副院長,他教過我大課。抗日戰爭期間,艾青寫了很多抗日戰爭的詩,很有影響。我們都很崇拜他。”

  在華北聯大學習期間,白航開始了自己主編的第一個“刊物”——牆報。“在五一節的時候,我們文藝學院出了一個牆報,我是文藝學院的牆報委員。當時辦牆報很困難,沒有現在的印刷條件,我們就拿著白紙寫稿子,在外面牆上挂一張布,然后把稿件都釘在布上,這就算是刊物了。”艾青負責指導學生們辦的牆報,於是白航就去找艾青請教,“想要聽聽他的評價和建議。他說,可以,不過有些文章不新穎。比如,歌頌不能光用‘紅色’,藝術手段要豐富、生動、多樣化。藝術性和思想性都要好。艾青的評價,我一直記在心底。”

  解放后,很多詩人在北京一起聚會,白航也去參加了。到聚會目的地之后,白航聽到艾青在喊他,“他們那一桌有艾青、艾青的夫人,還有華北聯大的老師和同學。在飯余,艾青先生還贈給了我一句短詩,他很幽默,即興念出來這首詩,對我一笑:‘白航不白航,隻要有方向,一定能到達彼岸。’他作詩,這是表達對我的希望,希望我有所成就。我很感謝他。”

  除了艾青,白航與著名作家丁玲也有過一段不淺的淵源。“我們系當時承包了一塊地,地附近有條河,名字叫桑干河。河水經常泛濫。丁玲的那部著名的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寫的就是那條河。她當時也在華北聯大,她當時是作家,也是我們學校的老師。我記得,她寫了《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我們系裡有七八名學生,幫她謄寫了一遍,其中就有我。”《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后來榮獲斯大林文學獎金二等獎,影響甚大。

  回憶起往事,白航很感慨,“那個年代條件非常艱苦,華北聯大還沒有固定的教室和辦公室,教員、學生都是住在當地老鄉家裡。謄稿子我們都是分散在老鄉家裡謄。丁玲也住在老鄉家裡。后來河北省正定縣的一個大教堂,成了我們的校址,才算穩定下來。”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