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中國文化溯源】甲骨文:復活消逝的歲月

2014年01月28日10:26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甲骨文:復活消逝的歲月

  【中國文化溯源】甲骨文·安陽

  開欄的話

  甲骨文、編鐘、剪紙、年畫、絲綢……

  四大民間傳說、五大地方戲曲、四大官窯、文房四寶……

  龍、青鳥、鳳凰、仙鶴、牡丹、梅花、荷花……

  《小河淌水》《百鳥朝鳳》《格薩爾王傳》《阿詩瑪》……

  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留下無數的文物古跡、故事傳說,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從國人的日常生活,到民族的精神深處,到處都可以看到它們的深深印記——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融入民族的血脈,成為我們安身立命的重要根基。

  這些流淌在我們血液裡的文化因子,其起源何處?為何發生?有何意義?在今天又是如何傳承發展的?在全球化浪潮中,面對社會轉型的沖擊,這些追問和尋覓,既是一段自我確証的旅程,更是一場激發文化自信和自覺的心靈洗禮。

  讓我們一起,走進中華文化的源頭,細品其中的馨香。

甲骨文:復活消逝的歲月

  2002年小屯南地出土卜骨。

  2013年12月末,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消息:11卷本《商代史》面世。該書史理與史徵相系,展示了上古先民制度與社會生活的廣闊畫卷。自1999年立項,至最終成果出版,前后歷時11年,這部古史,“氣勢恢宏”,填補商朝斷代史著的空白,彌補中國上古史體系的重要缺環。

  《商代史》的物証來源,與百余年前的一個驚世發現息息相關。

  “甲骨文”——一個清代儒生無意間的發現,撩起了洹河岸邊一個古老王朝的神秘面紗,中華文明的“信史”由此前推了1100多年……

下一頁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