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圖》是清宮中的傳統玩具。(資料圖)
邊學邊玩:益智玩具類
類似於今天七巧板的玩具《七巧圖》在清宮已頗為流行,根據幾何圖形可以任意組合的原理,以調動孩子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清同治元年(1862年)童葉庚還設計了由15塊不同木板組成的《益智圖》,採用八卦原理排列組合,進一步豐富了可拼制的圖形。這類玩具的原型可追溯至宋代的燕幾圖、明代的蝶幾圖。燕幾圖是通過2隻長桌、2隻中桌、3隻短桌的任意組合,而成為形式多樣、廣狹不一的拼桌圖譜,碟幾圖亦類似。清晚期的一副益智穿線板是用來鍛煉兒童形象思維能力的,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制造。隻見圓形、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狀的薄木板上均設圓孔,孩子可用兩頭穿有鐵針的彩色線在圓孔上隨意穿插,組合成多種幾何圖形。
除外國進貢品外,清宮也有彩色積木、金屬積木及棋子為象形的蒙古象棋等直接購自英國和法國的進口玩具。
清宮廷先后購進數種英國、法國制造的洋積木。(資料圖)
(本文參考:新華網 文匯報 三晉都市報 光明網)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