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名“呦呦”以及其研究的“青蒿素”,都包含在了《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一句當中,讓不少國人再度將目光聚焦到了這部吟誦了三千年的古老詩集上。據小編了解,不止屠呦呦,還有不少名人的名字皆出自《詩經》,而他們的性格及人生軌跡也或多或少與他們名字達到了某種契合。
屠呦呦 (資料圖)
屠呦呦:其名出自“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出生時,父親屠濂規聽到其哭聲呦呦,隨口吟誦出《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並為其取名呦呦。自此,屠呦呦與青蒿結下了不解之緣。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意為,鹿見到蒿草,便發出“呦呦”的鳴聲,呼朋引伴來食。有人說,《詩經》中的這句話“預言”了屠呦呦與青蒿素的淵源,那麼再看隨后的兩句,“我有嘉賓,德音孔昭。”意為,我有好的賓客,他已盛名昭昭,這句話似乎更貼切地“預示”了屠呦呦今日的聲名遠播。
王國維 (資料圖)
王國維:其名出自“王國克生,維周之楨”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著有《人間詞話》、《曲錄》、《觀堂集林》等作品。
王國維曾用名“國楨”,后改名“國維”,字“靜安”,均出自《詩經·大雅·文王》中的“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該詩歌頌的是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想到周王朝那麼多杰出的人才,都產生於本朝。周王朝能夠長命不衰,全靠維護周王朝的棟梁之材。有那麼多濟濟一堂的賢才,周文王便可和樂康寧了。“國楨”、“國維”,均出自“王國克生,維周之楨”一句﹔而“靜安”,則是取“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一句的“寧”字之意,“寧”,就是“靜”和“安”的意思。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