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羋月傳》裡的張儀在歷史上到底有多牛?【2】

2015年12月18日09:35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典故:你不知道張儀到底有多努力

張儀折竹

典出《拾遺記》。張儀年輕時替人家抄書,遇到沒有見過的好句子就寫在掌中或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久而久之,就集成冊子。后人遂以“折竹”或“張儀折竹”形容勤奮刻苦學習。

看劇講史:《羋月傳》中被“移花接木”或杜撰的劇情

在《羋月傳》中,張儀的出現幾乎與羋月密不可分,但據史書記載,兩人之間並無交集。究竟電視劇中有哪些故情節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有哪些故事被編劇巧妙地“移花接木”?有哪些劇情是編劇杜撰?下面為你一一解密。

故事1:羋月“變身”張儀妻

歷史:

張儀初出茅廬,家境貧寒,四處碰壁,在自己的祖國魏國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他就前往楚國闖蕩,但依然不得志。司馬遷在《史記•張儀列傳》中記載了張儀的一次倒霉遭遇:

張儀已學而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翻譯過來就是說:

張儀學成后,從魏國去往楚國進行游說,投奔在楚相國昭陽門下。一日,昭陽與其百余名門客飲酒作樂,昭陽得意地拿出楚王賞賜的“和氏璧”給大家欣賞,傳來傳去,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飛,大家認定,“和氏璧”是家境貧寒的張儀所盜。在昭陽的嚴刑逼供下,張儀被打得遍體鱗傷,但由於他沒拿,於是始終不承認,昭陽怕出人命,隻得放了他。張儀回到家,問妻子:“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笑著告訴他:“還在”。張儀安心地說,“隻要舌頭在,我的本錢就在,我會出人頭地的”。

杜撰:

在電視劇《羋月傳》中,張儀被“欺辱”的這一幕也出現了,但拯救張儀的不是其妻子,而換成了羋月。兩人的相遇,從羋月對張儀的“救命之恩”開始。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藝錠、陳苑)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