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各不相同。在这些偶像身上,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今年是国庆65周年,在国庆节到来之际,人民网文化频道特推出独家策划《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时代偶像》,邀请30位名家,讲述他们心中的“时代偶像”。
止庵(资料图)
“真正影响我一生的偶像有三位,庄子、孔子和卡夫卡。”作家止庵酷爱阅读,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也从书中得来,源自这三位指路者。
“《庄子》的注本我前前后后读了有一百多种。”止庵坦言自己的人生观因读《庄子》而建立起来,“我从庄子这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止庵”这个笔名,就出自《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1986年,止庵利用四个月赋闲在家的时间把《庄子》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写了一本笔记,以后十年里,他看一百多种《庄子》的注本,然后重写了一本笔记,以后整理成《樗下读庄》一书出版。止庵还提到,读《庄子》百余次,令他印象最深的三个字是“吾丧我”,该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即我忘记了自己,处于忘我的至高境界。止庵解释说,庄子认为,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不是来源于外部,而需要靠自己本身,“只有抛开心灵上的桎梏,即‘我’,才能获得精神上真正的自由,得到‘吾’”。所以,一个人独处时该如何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庄子给了止庵答案。
止庵的第二位人生观方面的偶像是孔子,“《论语》一书百读不厌,到现在我还在读。”“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精髓,简单来说,就是人与人相处要彼此尊重对方,“把对方当人看”。与庄子不同,孔子的语录让止庵领悟到“仁”的道理,教会他在融入社会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为人处世。止庵透露,今后有机会,自己会整理出版一本有关《论语》的读书笔记。
止庵还有一位偶像,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我的世界观主要来源于他,他笔下的世界对我的影响远远大过了其他的哲学家。”1981年,止庵首次接触卡夫卡的小说,就着了迷。“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作路的东西,不过是彷徨而已。”卡夫卡笔记中的一段话让止庵铭记于心,造成了止庵思想上的震荡,他在这里读到了现代人的处境:“两次世界大战的经历颠覆了人们的世界观,大家发现,世界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个理想的世界,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做到的。”
【名家简介】
止庵:原名王进文,又名方晴。读书人,作者,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著有《周作人传》《神奇的现实》《樗下读庄》等。1959年1月16日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曾做过医生,当过记者,在外企做过销售,在出版社做过总编辑,于不惑之年写下大量书评文章、写够二十几本书。
【国庆65周年·回望“时代偶像”】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