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国庆65周年·回望“时代偶像”》系列原创报道之二十一:

止庵:庄子、孔子、卡夫卡三位偶像指引我的人生

陈苑

2014年09月25日08:23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各不相同。在这些偶像身上,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今年是国庆65周年,在国庆节到来之际,人民网文化频道特推出独家策划《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时代偶像》,邀请30位名家,讲述他们心中的“时代偶像”

止庵(资料图)

“真正影响我一生的偶像有三位,庄子、孔子和卡夫卡。”作家止庵酷爱阅读,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也从书中得来,源自这三位指路者。

“《庄子》的注本我前前后后读了有一百多种。”止庵坦言自己的人生观因读《庄子》而建立起来,“我从庄子这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止庵”这个笔名,就出自《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1986年,止庵利用四个月赋闲在家的时间把《庄子》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写了一本笔记,以后十年里,他看一百多种《庄子》的注本,然后重写了一本笔记,以后整理成《樗下读庄》一书出版。止庵还提到,读《庄子》百余次,令他印象最深的三个字是“吾丧我”,该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即我忘记了自己,处于忘我的至高境界。止庵解释说,庄子认为,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不是来源于外部,而需要靠自己本身,“只有抛开心灵上的桎梏,即‘我’,才能获得精神上真正的自由,得到‘吾’”。所以,一个人独处时该如何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庄子给了止庵答案。

止庵的第二位人生观方面的偶像是孔子,“《论语》一书百读不厌,到现在我还在读。”“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精髓,简单来说,就是人与人相处要彼此尊重对方,“把对方当人看”。与庄子不同,孔子的语录让止庵领悟到“仁”的道理,教会他在融入社会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为人处世。止庵透露,今后有机会,自己会整理出版一本有关《论语》的读书笔记。

止庵还有一位偶像,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我的世界观主要来源于他,他笔下的世界对我的影响远远大过了其他的哲学家。”1981年,止庵首次接触卡夫卡的小说,就着了迷。“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作路的东西,不过是彷徨而已。”卡夫卡笔记中的一段话让止庵铭记于心,造成了止庵思想上的震荡,他在这里读到了现代人的处境:“两次世界大战的经历颠覆了人们的世界观,大家发现,世界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个理想的世界,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做到的。”

【名家简介】

止庵:原名王进文,又名方晴。读书人,作者,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著有《周作人传》《神奇的现实》《樗下读庄》等。1959年1月16日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曾做过医生,当过记者,在外企做过销售,在出版社做过总编辑,于不惑之年写下大量书评文章、写够二十几本书。

【国庆65周年·回望“时代偶像”】系列报道

郑渊洁谈偶像:父母在我心中的偶像地位无人能及

王立群因《百家讲坛》成名 成功离不开偶像王宽行

陈楚生谈心中偶像:因beyond我才有了当歌手的梦

纪连海谈偶像:童第周“不服输”精神让我受益

郭凯敏崇拜董存瑞:他的英雄形象给我勇气

林永健谈心中偶像:父亲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印青谈偶像毛主席:看他的战例会特别激动

于丹:最喜欢杨子荣 他是样板戏中凯旋的英雄

李昕谈偶像忆艰难岁月:相信习近平也受过保尔的影响

蒋方舟谈偶像阿尔贝·加缪:他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天才

陆天明谈偶像:十二月革命党人的精神激励着我

何冀平忆偶像曹禺:空荡荡的舞台 我竟然如此爱着

方方谈偶像鲁迅:欣赏他的傲骨气质

苏芩谈心中的偶像:余华的作品是我创作追寻的方向

导演陈薪伊:莎翁是终身偶像 《全集》赠与女儿

牛奶咖啡组合谈心中的偶像:朴树是个特立独行的人

黄传会崇拜山村教师:他们是“两头燃烧的蜡烛”

词曲作家陈小奇谈偶像:曾被邓丽君的声音震撼

苏叔阳谈偶像郭沫若:他是中国少有的百科全书

闻立鹏谈心中偶像:父亲闻一多教导我如何做人

止庵:庄子、孔子、卡夫卡三位偶像指引我的人生

马未都崇拜毛主席:他的精神激励着我

吕薇谈心中的偶像:李谷一敢说敢为 歌声富有魅力

李春雷谈偶像鲁迅: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黄豆豆忆童年偶像:学雷锋做好事 不敢被看到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