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揭秘APEC菜單上的北京小吃 展現原汁原味的京味文化【3】

2014年11月05日07:08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驢打滾(資料圖)

驢打滾的由來:源於滿洲 盛行於北京

豆面卷子,北京稱驢打滾,是滿洲以及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源於滿洲,緣起於承德,盛行於北京。由於清朝的八旗子弟愛吃粘食,“驢打滾”很快就傳到了北京,成為北京的一種風味小吃。自古以來承德地區就盛產一種黍米,據《熱河志·物產》記載:“黍,土人稱為黃米”。這種黍米,性粘,承德叫黃米,可悶干飯,或碾成粉用來做粘豆包、年糕和“驢打滾”。喜吃粘食本來是滿族人的傳統,因為滿族的狩獵生活,經常是早出晚歸,吃粘食耐餓。“驢打滾”就是在200多年前從粘食中演變出來的一種大眾化小吃。可見“驢打滾”的叫法已約定俗成。如今,很多人隻知雅號俗稱,不知其正名了。現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為黃色,是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

芸豆卷兒(資料圖)

芸豆卷兒的由來:受慈禧喜愛而一步登天

民間小販街頭巷尾沿街叫賣的小吃,因有幸被慈禧發現並引入清宮,而成為御膳。普通的民間小點心因受到了老佛爺的喜愛而一步登天了。雖然做法並不復雜,這道御膳卻不像其他清宮點心,現在隨處可以買得到,要想找到它,還真得費點功夫。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