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資料圖)
餃子的由來:起源於東漢中原宛城
餃子,又名水餃,起源於東漢中原宛城,是古老的漢族傳統面食,深受中國廣大人民喜愛的食品,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在許多省市也有冬至節吃餃子的習慣,南方地區也普遍有餃子這一食品。是中國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餃子的歷史沿革經歷了漫長的漸進過程,明朝末年張自烈作了很好的說明:“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為嬌,因呼餃餌,偽為餃兒。”
春卷(資料圖)
春卷的由來:由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春盤始於晉代,初名五辛盤。
據說宋時福州有個書生,為了溫書應試,整天埋頭攻讀,常常廢寢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勸他也沒用﹔就想了個辦法:把米磨制成薄餅,以萊肉為餡,包成卷筒形,既當飯,又當萊。這種小吃后來定名為春卷,並逐漸流行於城鄉各地。福州人春節期間常常食用,跟北方過節包餃子一樣普遍。蔡襄曾寫詩贊說:"春盤食菜思三九"。 現在春卷皮已改用面粉,餡一般用豆芽、韭菜、豆腐干,有的還放上肉絲、筍絲、蔥花等,較高級的春卷則用雞絲或海蠣、蝦仁、冬菇、韭黃等制作而成。春卷用微火油炸至金黃色,外酥內嫩,又稱為"炸春"。
(本文參考: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京報 北京晨報 北京日報)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