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上海計劃為筷箸習俗"申遺" 盤點2015年中國的申遺項目

2015年01月09日08:12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外國美女學習用筷子(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人民網北京1月9日電 (記者許心怡)筷子對於中國人再熟悉不過,但筷箸文化在現代生活中被忽視已久。為了喚醒人們對筷箸文化的重視,上海筷箸文化促進會計劃在2015年將筷箸習俗申請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據上海民間民俗藏筷館的館長藍翔介紹,我國有文獻記載的用筷歷史至少有三千多年。三千年來,一日三餐筷不離手,筷子是中國人最基本的生活文化,並形成了一套禮儀和習俗,在民間的婚、喪、喜慶等禮俗都有廣泛運用。

筷子寓意美好 可作佳禮送親朋好友

筷子背后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筷子古時候叫“箸”,箸的起源可追溯到周代,《禮記》《荀子》《史記》都提到箸,在《韓非子》中還特別描寫了以荒淫奢侈聞名的紂王,使用“象箸”進餐。到了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箸從竹聲”點明的則是筷子最常見的材質。后來,“箸”演變為“筷”,與我國古代江南水鄉民俗諱言有關。民間行船時諱言“住”,而船家行船又偏偏在吃飯時離不開箸,二者同音,索性改成“快”,取意快快行船。再加上竹字頭,“筷”字沿用至今。

筷子歷來被視為吉祥之物。例如古人嫁女兒要陪嫁筷子,寓意“添筷箸,定良緣”。古時民間流行一句吉祥話,叫“筷子筷子,快快生子”。筷子可以送戀人,寓意“成雙成對,永不分離”﹔送孩子,則寄望“筷長筷長,快長快長”﹔送朋友,意味“平等友愛、和睦相處”﹔送老師,則有“耿直而不彎曲、奉獻而不求回報”的美意……

在文學作品裡,筷子經常成為歌頌的對象。如唐杜甫《秋日阮隱居致韮三十束》詩:“束比青芻色,圓齊玉筯頭。”宋黃庭堅《元明留別》詩:“桄榔筍白映白筯,椰子酒清宜具觴。”在《紅樓夢》、《三國演義》等明清小說裡,都有筷子的描述與情節。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筷子謎語,如“姐妹兩人一樣長,廚房進出總成雙﹔千般苦辣酸甜味,總讓她們第一嘗。”

筷子使用習俗 密碼是中國的文化

別看筷子天天用,若論起正確用法,也許一半人會發懵。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鄭土有教授曾在課堂上做過簡單測試。“結果,有80%的學生不會正確使用筷子。”

在鄭教授看來,正確的使用方法是筷子習俗的一部分,隻有先把筷子用對了,筷子禮儀、餐桌文明,才能進一步延展。“筷子的形狀暗合華夏文明信奉的天圓地方。筷子的使用則是從外部夾取,不同於西方刀叉的侵入式,這又符合我們的中庸觀念。”

據文獻記載,用筷歷史至少有3000多年,3000年來,筷子不僅是中國人最基本的生活文化,筷子的使用同樣打著深刻的中華文化烙印。僅以使用禁忌為例,有些閱歷的人都能歷數:不能使用長短不齊的筷子,不能以筷指人,不能用筷子敲擊碗和盤子,不能將筷子插在飯上等等。“看上去,這也許只是不痛不痒的餐桌衛生或者用餐禮儀,但如果明白筷子背后的中庸觀、儒家風,許多繼承會變得生動且貫通。”徐華龍希望年輕人能明白,全球大約有18億人使用筷子,日本、韓國與中國同屬“筷子飲食圈”。但為何中國的用筷習俗會不同於鄰邦,密碼就是背后的文化。“日本已在每年8月設立了筷子節,韓國也打算把筷子申請為他們的發明。如果我們仍無動於衷,那未來一代對於筷子使用的習俗,無疑會更不知所措。”

盤點2015年中國將申遺的項目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都值得我們保護、繼承和發揚。接下來,讓我們一同看看2015年計劃申遺的其他項目。

中國百姓包餃子迎春(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烹飪協會:中餐最快2015年申遺

中餐申遺正在加快步伐。中國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馮恩援去年7月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最快將於2015年遞交中餐申遺的報告,以傳承和保護中國烹飪技藝,防止其他國家將中國飲食文化搶先注冊。

目前,法國、墨西哥、韓國、日本等已將本國的美食成功申遺。對於歷史悠久、廣為世界贊譽的中餐,中餐申遺一直是餐飲界及社會關心的焦點。2012年商務部將“中華烹飪”申遺工作正式列入餐飲業發展規劃。 馮恩援稱,“申遺”的目的除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烹飪技藝,也是為了防止其他國家將中國飲食文化或某個部分搶先注冊,“中國飲食文化應該做為中國文化的軟實力,被世界所認同。”

中餐如何申遺?馮恩援介紹,中餐申遺方案已初步確定,主要分成三大類,包括技藝類,以傳承烹飪技術為主﹔飲食習俗類,比如中餐吃飯為什麼要用圓桌,為什麼春節要吃餃子,為什麼說有些食物有食療作用﹔還有一些傳承與保護的成功案例,可以進入教科文的非遺保護目錄。

(本文參考:新華網 文匯報 中國新聞網 羊城晚報)

下一頁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