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古時有"曌"現有"Duāng" 網絡生造字引熱議/圖【2】

2015年03月23日09: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古時有"曌"現有"Duāng" 網絡生造字.怎麼看?

  網絡生造字難以長期存在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開始,一直到現代新印刷字體的產生,漢字的發展歷經幾千年滄桑,始終閃耀著耀眼的光芒。網絡造字在語言的發展潮流中更像是一種智力游戲,表達著現代人的幽默、反諷等情緒,反映著現代人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其真正的社會應用價值普遍不高,流行一段時間后熱度會逐漸降低,繼而被新的生造字淹沒,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灘上”。網絡生造字與網絡流行語一樣,是一種伴隨互聯網發展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語言文字現象,也是當今社會文化快速發展變化的表現。

  歷史上出現的生造字,例如“曌”,后來並沒有通行在漢語文字體系中,因為已有的文字系統中早已存在著表示“明亮”的字詞。后來,除了用在名字中,“曌”字很少被使用。普通話和方言中也存在一些“截肢”、堆疊的字,例如“招財進寶”合體字,還有陝西方言中出現的“(見圖二)(biǎngbiǎng)面”,但大多牽強附會,多是宣傳噱頭,很難通用。正如十多年前流行的網絡熱詞“斑竹(版主)”、“烘培雞(Homepage,主頁)”現已基本絕跡。很多網絡新字和新詞,如同浩瀚的漢字星空中的流星一掠而逝,逐漸被遺忘和淘汰。

  網絡造字不會擾亂漢字發展

  有些人擔心這些網絡生造字會擾亂漢語秩序,李祿興表示,學界和民眾大可不必為此感到惶恐。因為相對於近9萬個漢字來說,網絡生造字隻佔極小的一部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且它們也不可能進入3500個常用漢字當中。其實,網絡造字並非漢字獨有,在英語中也不時有些新單詞被網名造出來。2014最新的十大英語新詞之一“friendvertising”就是“friend(朋友)”和“advertising(廣告)”兩個詞的變形組合,意為朋友圈營銷。

  大多數網友是抱著娛樂的態度參與造字和相關互動的。但在文化領域,新聞媒體有責任謹慎用字,字典詞典的收錄與編寫也應保持規范。

  漢字發展到今天,經過了幾千年的復雜演變和改造,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書寫符號系統,和我們的社會生活、科學研究、信息系統等各個方面存在著極其密切的綁定關系。正如大浪淘沙,是金子總會在水中熠熠發光,流沙常有,卻總會被時間的長河沖刷得蕩然無存。生造字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但也不會消失。

上一頁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