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隱娘背后:引人入勝的大唐歷史
《聶隱娘》全文一個最大的背景就是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藩鎮節度使專權妄為,藩鎮與藩鎮之間,藩鎮與朝廷之間關系緊張,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已如過往雲煙。各藩鎮間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紛紛豢養刺客,刺殺政敵。刺客並不僅僅來自傳奇小說,而是唐代中后期社會現實的反映。《資治通鑒》二一五記載,唐奸相李林甫,結怨頗多,出門需要步騎百余人在兩側保護,每天都變換床的位置,即便是家人也不知道他具體的位置。《資治通鑒·唐紀五十五》記載:元和十年,“平盧節度使李師道蓄養刺客奸人數十人,厚資給之”。此二例,實則當時豢養刺客這一社會現實的反映。之所以作者安排聶隱娘從魏博轉投陳許,暗含貶斥田氏之意。田氏世襲魏博節度使一職,盤踞魏博四十九年不入朝廷,不忠之心昭然若揭。對比劉昌裔生著病也急著進京朝見,旁人勸他休息一下,他都覺得自己不夠恭敬。大一統觀念自古以來深得人心,劉昌裔所代表的臣服朝廷維護統一的大帝國的政治勢力,這是為唐人所推崇的,也是處在藩鎮割據、水深火熱的百姓所熱切擁護的。魏博節度使田季安代表的是企圖分裂,擾亂大一統的政治勢力,是作者貶斥的。從這個切入點來看,聶隱娘棄暗投明也是情理之中。
(本文參考:重慶晚報 錢江晚報 北京青年報)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