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四大名捕"歷史真相:沒固定工資 破不了案被扒褲打板子

2015年06月03日08:11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少年四大名捕》海報(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6月3日電 (記者許心怡)電視劇《少年四大名捕》讓觀眾見識了武功過人,足智多謀的名捕。捕快,作為影視劇中常見的一種職業,形象都比較正面,好似現代的刑警。那麼在古代,捕快到底什麼樣?恐怕,真相要讓您大跌眼鏡了……

賤民身份 家族三代不能參加科舉

古代的捕快,屬於衙役。地方政府的組成,除了正印官之外,偶爾有雜佐,再就是六房書吏和三班衙役。三班衙役,第一是皂班,給縣官老爺站班和做儀仗隊的,審案時兼做行刑手幫同嚇唬人犯。其次是快班,就是捕快。用於拿賊、破案和催租稅的。第三是壯班,屬於臨時召集的民工,打打雜,危機狀況時協助守城。顯然,對於一個縣的治理而言,捕快的地位很重要。

但是,地位重要的捕快,卻是賤民身份。三班衙役,除了壯班之外,都是賤民。一個家族有人干了這個,三代不能參加科舉考試,至少在理論上,比一般農民地位還要低。為什麼這麼重要的職位,要由賤民來做?因為捕快干的活兒,在古人看來,是一種不良之行,得罪人的活計,一種賤業。總是要抓人拿人,總是跟壞人壞事打交道,正經人注定不屑於此,所以,隻能讓賤民做。做不良之事者,隻能是不良之人,所以,在中國古代,人們也稱捕快為“不良人”。

下一頁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