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盧溝橋,獅子吼,宛平城頭浴血戰!中國人,意志堅,重整河山換新天!”一首深情的《盧溝謠》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鬆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 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戰歌曲”,人民網文化頻道特別 推出“尋找最美抗戰歌曲”大型策劃,獨家採訪到來自影視界、音樂界和文學界的70位名人,講述他們心中最美的抗戰歌曲,重溫那些激勵中華兒女奮勇前進的高亢旋律。
李維康(資料圖)
“千裡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著名京劇演員李維康在談到最美抗戰歌曲時,最先想到了《重整河山待后生》,這曲京韻大鼓曲調韻味悠長又悲壯有力,唱詞又暗合劇中的人物性格和命運 。
在1985版的《四世同堂》電視劇中,李維康飾演韻梅,她表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自己對這部劇的主題曲特別有感情。韻梅是個很苦的角色,抗戰時期公公自殺,瑞宣的三弟投靠革命又杳無音信,日本人打她的孩子,她也沒辦法對抗,“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兩句唱出了這個表面看起來溫順、隱忍的長孫媳婦心中的苦和痛。
《四世同堂》是李維康唯一一次出演的電視劇,卻塑造了一個經典形象,並獲得第四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李維康表示,自己因為難以超越這一角色,所以不再出演任何電視劇了。“當時導演找我去演小文太太,因為小文太太在劇中是一個唱京劇的。后來我在演劇目裡的小品時,導演覺得我比較符合韻梅的氣質,懂禮數、懂規矩,就讓我改演了韻梅。”李維康說,當時拍攝的條件非常苦,演員們每天一早就去化妝,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拍,就得耗著,拍完了夜裡才能回去,雖然最后她的報酬隻有500多塊,但李維康說,“我很感謝觀眾還能記得我演的這個韻梅,覺得自己沒有白受累”。
另外,《保衛黃河》也是李維康心中最美的抗戰歌曲之一。鋼琴協奏曲《黃河》始創於1969年,《保衛黃河》是其第四樂章,“當年我們都愛聽這支鋼琴曲”,李維康說,《保衛黃河》此起 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恰似黃河的波濤滾滾奔流,勢不可擋。
《重整河山待后生》
作詞:林汝為
作曲:雷振邦、溫中甲、雷蕾
千裡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
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
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創作背景:
1984年,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的總導演林汝為請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擔任音樂總策劃。於是,雷振邦便指導中央歌劇舞劇院的溫中甲和從沈陽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的女兒雷蕾一起創作《四世同堂》的音樂。雷先生提出,《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經典作品之一,最好是選擇最具老北京韻味的曲調,而京韻大鼓的韻律恰恰最接近這一表現形式,而且通俗、自然,易於被百姓接 受。老舍先生也非常喜歡京韻大鼓。於是他們決定汲取京韻大鼓中的韻律精華作為主題曲的基本曲調。隨著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的播放,駱玉笙先生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迅速成為 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老先生的出色演繹使更多的人領略了京韻大鼓的藝術魅力。這首歌曲也被評選為“建國40周年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一等獎”。
【人物名片】
李維康,著名京劇演員。女,生於1947年,祖籍北京。就職於國家京劇院,工青衣,是家喻戶曉的京劇界泰斗級人物。曾任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首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梅蘭芳金獎大賽金獎得主。1985年參演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飾演韻梅,獲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
【往期回顧】張抗抗:在中學時代就反復學唱《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