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
人民網>>文化>>正文

故宮收藏的不是真跡?揭《清明上河圖》的五大謎團【2】

2015年11月05日09:11  來源:光明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故宮收藏的不是真跡?揭《清明上河圖》的五大謎團

  原標題:揭秘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五大謎團

  圖中所畫是春天還是秋天?

  從《清明上河圖》卷首開始,畫面中的樹木枝葉稀疏,畫中的人穿長袖衣服為主,隻有少數勞動者、趕路的人穿短袖,或是把衣服纏在腰間。那麼張擇端畫的到底是初春還是晚秋呢?對這個問題有三種意見。

  南宋孟元老寫了一本《東京夢華錄》,回憶徽宗年間汴京的繁華景象。研究者多用《東京夢華錄》與《清明上河圖》相對照來尋找答案。多數研究者認為是與清明相聯系的初春。其理由一是與清明節聯系;二是說進城的轎子上插的有花,與《東京夢華錄》中關於清明郊外歸來“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的記載相符;三是有賣祭品的“王家紙馬”店;四是一部分樹木蕭條為早春之態。

  現在還有一部分研究者主張畫中所描繪為秋景。理由一是畫卷右首有馱負10簍木炭的驢子。因為當時汴京城是以燒煤為主,臨近冬天才准備烤火用的木炭。《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農歷十月,汴京始“進暖爐炭,幃前皆置酒作暖爐會也”;二是畫面上酒肆多處,酒旗上寫著“新酒”二字,而《東京夢華錄》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市人爭飲”;三是畫面中氣候還很炎熱,街上有賣西瓜的。還有是畫裡面拿扇子的人多,宋朝時候的人,春夏秋冬都帶扇子。這扇子不是扇風的,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見著熟人了,拿扇子遮一下臉,表明我還有事,您別打招呼。這叫“便面”。但是扇子確實也不能說明它就是秋天。

  第三種看法認為畫中既有春景也有秋景,是因為張擇端創作的時間歷經前后數年,開始畫的是春天,畫著畫著就畫到秋天去了。對這個問題要解釋一下:根據氣象資料,張擇端創作此畫的北宋末年,剛好趕上了一個氣候的暖冷波動。自隋代至北宋,有一個四百余年的溫暖期,當時浙江一帶尚有甘蔗種植,開封也常常一冬無雪。而至北宋末年,氣候又由暖轉冷。所以張擇端作品中的冷暖矛盾,恰恰佐証了這一段的氣候變化。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藝錠、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