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2 選賢舉能 重用張儀】
除卻商鞅,惠文王生命中還有個與他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人,那就是張儀。
惠文王重用張儀,張儀出使游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這堪稱惠文王一生中走的最對的一步棋。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惠文王對張儀不僅重用,而且深信,張儀亦不負所望,在當時復雜的邦交斗爭中,靠三寸不爛之舌一次次進行“大逆轉”,分解五國合縱聯盟。
這對君臣關系在歷史上是獨特的,也是令人感動的。一個是舌燦蓮花,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一個是身處亂世,識人馭人舉世無雙。自此,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國用士“不唯秦人”成為不變的路線。
惠文王的高屋建瓴在於,他信張儀,又不唯採張儀之策。當張儀與司馬錯對是否平蜀發生激烈辯論時,贏駟毅然委任司馬錯領軍平蜀。結果是“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故事3 平定義渠 以之為臣】
《羋月傳》中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那個“行走的荷爾蒙”義渠王。在惠文王的功績裡,平義渠也是不可略過的一筆。
義渠在秦國的西北,是匈奴的一個分支,是當時最強大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義渠有著先天的騎兵優勢,用騎兵在秦國邊境劫掠掃蕩。秦國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方法對付義渠,就是“燒荒”,縱火焚燒野草,使入侵騎兵缺乏水草,無從取得給養。
秦惠王七年,秦國乘義渠國內亂,派兵攻打義渠,並平定義渠內亂,義渠便臣服於秦。此后雙方時戰時和。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義渠以國為秦縣,以君為秦臣,正式成為秦國屬地。
十一年,縣義渠。歸魏焦、曲沃。義渠君為臣。——《史記·秦本紀》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