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熱播劇《羋月傳》中,方中信飾演的秦惠文王嬴駟大放異彩,政治上高瞻遠矚,感情上既深沉內斂,又充滿“心機”,欲擒故縱,談理想談前任,“追妹”手段層出不窮。那麼,歷史上真正的秦惠文王又是什麼樣的呢?
【預習:秦惠文王是誰】
還記得這段嗎?“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當是時,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大家中學時朗朗上口的《過秦論》,其中描述秦孝公的一段可謂激蕩慷慨。
這裡的秦孝公,就是秦惠文王的父親。(是不是有些恍然大悟?)
除此之外,你一定也想知道秦惠文王嬴駟和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嬴政是什麼關系,他們的家族譜系是這樣的:
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駟→秦武王嬴蕩、秦昭襄王嬴稷(武王異母弟,羋月的兒子)→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
所以,秦惠文王嬴駟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即爺爺的爺爺。
電視劇《尋秦記》中的秦始皇
好了,下面來談談正主。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故事1 誅殺商鞅 仍用其法】
嬴駟做太子的時候,曾經觸犯了禁條。當時商鞅之新法推行的時候正受阻,商鞅便說:”法令行不通在於宮室貴族的干擾。國君果真要實行法治,就要先從太子開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處罰他的師傅。”這樣一來,新法便暢行無阻,秦國越治越好。對於新法來說,這當然是好事,可對於商鞅來說,這可是大大的壞事,因為他得罪了太子,就是得罪了未來的國君啊!
果然,等惠文王即位,一想到曾經受罰,就很不開心﹔加之商鞅威望太高(是不是想到《羋月傳》第一集連一邊陲老朽都知曉商君之法呢?)惠文王對他多有忌憚,正在這時,公子虔等人借機告發商鞅謀反,惠文王於是派人捉拿商鞅。商鞅便潛回到他的封地商邑,秦國遂發兵討之,商鞅兵敗,被殺於鄭國黽池(今河南澠池)。其尸身被帶回咸陽,秦惠王又下令處以“車裂之刑”,商鞅的家族人員也被殺害。(PS:需要注意的是,商鞅是死后才被處以車裂的,而不是如劇中那樣被車裂至死。)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歲,誅衛鞅。鞅之初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於貴戚。君必欲行法,先於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師。”於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為反,而卒車裂以徇秦國。——《史記·秦本紀》
不過秦惠文王雖然誅殺了商鞅,仍不廢其法。所謂商君雖死,新法未廢,新法仍一直影響著秦國。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