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院的窘迫局面,進入新世紀后得以改觀。2001年,中國作協黨組決定在魯院舉辦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改變過去辦班收費的做法,選拔具有一定創作成就並具發展潛質的中青年作家進入魯院學習。作協黨組書記金炳華,向當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丁關根匯報后,得到關根同志的肯定與支持。此前,雷抒雁帶領我們嘗試過內部體制機制改革,實行教學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量化目標責任制管理,也曾試圖把魯院納入國家學歷教育系列,但路子走得都很不順暢。舉辦高研班,學員進校學費住宿費全免,伙食還有補貼,一人一間宿舍,電視電腦電話一應俱全,辦學經費全部由中宣部和國家財政拿錢,魯院由此迎來了辦學歷史上的又一個輝煌期。在雷抒雁手上,實現了這一轉變,這是足以讓他欣慰的事。
我和抒雁,有種默契:同事朋友,彼此有別﹔同僚鄉黨,不可混淆﹔公干私交,界限分明。這話我們彼此沒有明說,但卻形成共識,嚴格掌控著之間的界線。在學院,我是他的副手,一切從工作和事業出發,原則問題上毫不含糊﹔私底下,我和他是朋友,是兄弟,情同手足,快樂可以分享,困憂可以分擔。
抒雁對母親極孝順,父親去世后,他便把母親從老家接到北京,讓老人安享晚年。老人知道我和抒雁的關系,每去他家,便分外開心和親熱,和我說東道西,凡事總喜歡拿老家的標准做比較:咱哇是咋樣咋樣,人家這搭可這樣這樣……馬利和老人關系非常融洽,讓婆婆很開心。有時我去了,見老人家穿一件時尚毛衣,或者一雙新鞋,老人馬上會說明:“馬利給買的,我說樣子太新穿不出去,可馬利非讓穿不可。”話裡透出極大的快樂和滿足。
抒雁母親每天上下午下樓出去轉悠兩趟,北京話叫遛彎,到附近各處走走,和那些大媽大爺說說話。一個星期天的午后,雷抒雁情急慌忙地給我打電話,說老母親上午出去遛彎,到現在還沒有回家,附近她常去的地方都找了,不見人影。抒雁擔心老人走失,心裡發毛。我立即開車趕過去,與他一起尋找老人。六鋪炕周邊那些街心花壇,護城河沿岸,樓宇間小空地老人們常閑聚的地方,安定門外的地壇公園,齊齊找遍,還未找見。抒雁直叫“大事不好,大事不好”,頭上已滲出虛汗。無奈中折返回家,卻意外地在他家樓下發現了老人。老人家剛從公交汽車站下車,不慌不忙,優哉游哉,緩緩走來。抒雁又驚又喜,快步迎上,口中卻嗔怪:“去哪了?找了兩個鐘頭都不見,快把人急死了!”原來這天老人下樓遛彎,遇見一位老鄉,也是隨兒子住在附近的老太太,兩人說著話,不知怎麼說到了公主墳,說那裡埋著一位公主,那位老太太靈機一動,提議去看看,抒雁母親竟然也就答應了。她不知道六鋪炕距公主墳有多遠,以為很快就能回來,也就沒有給在家伏案寫作的兒子打招呼。兩位老太太也有能耐,上了公交車才問路線,倒了多趟車,從城北到城西南角兜了一大圈,什麼墳也沒有看到,在超市買了幾塊蛋糕,算是打發了午飯,這才按原路線返回。這件事情,顯然在抒雁心裡落下了影子,以后對母親外出總不放心,下班后早早回家,見老母親在家中安然無恙,心中才算踏實。
抒雁母親有冠心病,這讓他時刻懸著心。2001年9月6日,不幸終於發生了。
那天下午,在中國作協會議室學習討論的雷抒雁,以一種近乎失態的焦灼,希望會議早點結束。5點散會,他迫不及待地往家趕。他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神不寧。路途中,他打電話給家裡,想馬上聽到母親的聲音。鈴聲空響,他希望母親是到樓下散步去了。到家推開門,像往常一樣,喊了一聲“媽媽”,無人應聲。他急忙走進裡面的房間,看見母親躺在地上呻吟。他扑過去,一把抱住她,想讓她坐起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說:“我費盡了力氣,可是坐不起來。”母親左邊的身子已經癱瘓。
事后雷抒雁在懷念母親的文章中寫道:“我明白了那個下午我焦灼、急躁、不安的全部原因。一根無形的線——生命之線牽扯著我的心。雖然沒有聽見媽媽的呼喊聲,可我的心如紊亂的鐘擺,失去了平衡。我以從未有過的急切,想回到媽媽的身邊。也許,隻要她的手撫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視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會被熄滅。”
兩天后,抒雁母親在安貞醫院咽下最后一口氣。當晚我也在醫院,還有我和抒雁共同的朋友、人民大學教授牛宏寶。9點多,看昏迷中的老人呼吸平穩,我們出了病房,在院子散步。秋涼之夜,路燈點點,樹影幢幢,正漫步說話間,身旁?嚓一聲響動,嚇人一跳。定睛一看,方知是甬道旁一棵柿樹折斷了枝椏,墜地的枝椏挂滿了柿子。后來抒雁說那時他就有了不祥的預感,午夜時分,雷母溘然長逝。
抒雁母親的后事是我幫著操辦的。抒雁因過度悲傷而變得虛弱,兩個兒子和我沒有讓他去火葬場,將他交付馬利照顧,我和孩子們等送了老人最后一程。在東郊平房殯儀館,當我把抒雁母親的骨灰一塊一塊撿起裝進骨灰盒時,像九年前送行我母親時一樣,淚水溢滿了我的眼眶。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