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文藝縱橫>>詩歌文學

耿耿忠心修青史 錚錚鐵骨顯精神【10】

九旬高齡史學大家史式教授訪談錄

2014年03月03日11:10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我對岳飛另有不同的評價

 

北京國防大學校園裡的岳飛塑像-躍馬橫槍,奮勇前進!(史教授當時已經84歲)

問:史教授,從《中國不可無岳飛》一書的主要內容看來,您對岳飛的評價和以往大不相同。您認為岳飛並不是一個失敗了的悲劇英雄。他奮斗一生,不僅為中華民族保護了南方這一大片熱土,使之作為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地﹔而且以自己的所作所為樹立起一種可以傳承千秋萬代的民族精神。請問是這樣麼?

答:不錯。因為歷史事實正是如此。如果沒有岳飛一舉擊潰金兵的主力,則趙構已經敗亡,哪裡還有什麼南宋!杜甫輓諸葛亮的詩是: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說得不錯的。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的時候,確實是出師未捷,壯志未酬,令人同情,令人惋惜!但是岳飛的情況不同,岳飛是在出師已捷之后被自己人害死的,不是令人惋惜而是令人憤慨。所以我改杜詩為

出師已捷身冤死,

長使英雄怒滿膺!

這次台灣版的《中國不可無岳飛》一書(2011年3月初版)就直接把我的這兩句詩用在封面上,寫成“出師已捷身冤死,長使英雄怒滿膺”——史式輓岳飛。非常痛快地贊成我的這一新觀點,把我這兩句詩用作此書的宣傳用語。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當抗戰開始的時候,見到滿街貼的都是岳飛所寫的“還我河山”四個大字,《滿江紅》的歌聲響徹雲霄。當時的抗日戰士唱著“怒發沖冠”、“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之時,他們正是從民族英雄岳飛的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八百多年來,岳飛被中國的老百姓所深深懷念,每當祖國有難,敵騎踏進中原的時候,人們就會想起他來。他的盡忠報國、還我河山的精神早已超越時空,成為中華民族永不泯滅的民族精神,流傳千秋萬世……當時的岳飛已經做好了大舉北伐的准備,還我河山,指日可待。他的這一宏願如能實現,可以使當時的世界局勢從根本上改觀。宋王朝能夠中興,就能讓當時的東方各民族保持相對的平衡,共同發展。蒙古鐵騎大規模入侵中亞和歐洲的戰爭也不會發生,中國與世界的歷史都會改寫,中華民族后來也就不會遭受那麼多的苦難,回顧歷史,緬懷英雄,我們對岳飛的冤死也就更加痛惜。在談到岳飛,談到民族英雄的時候,你們當然都會理解,我所指的敵人是誰。2011年1月大陸版的《中國不可無岳飛》一書初版之時,我就在第130頁中說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還會長期去參拜靖國神社。這絕不是什麼未卜先知,勢有必至,理有固然,如果連這一點小事也預測不到,請問歷史學家還有什麼用處,除了吃干飯,還能做什麼?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李京(實習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