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國著名史學家史式教授今已九旬高齡,他的畢生著作已由出版社接受編集出版,書名《史式文存》,今年陸續出書。但他至今仍然埋頭苦干,每日伏案工作十小時以上,趕出暮年精品。而且他所探討的都是大問題,文章中除了不談家事之外,對於國事、天下事可謂事事關心。史老是一位海內外知名的高齡學者,著作等身,而且是得到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國家級專家。但他卻沒有學歷,全靠自學成才,其愛國敬業治學的精神對青年人來說是榜樣也是莫大的激勵。本篇訪談錄詳述了史老不平凡的成長經歷和數十年治學之路,希望能更全面介紹這位傳奇史學大家的故事,以饗讀者。
正在接受採訪的史老,已滿九十歲。
史式出生於書香之家,自幼飽讀詩書,但因抗日戰爭爆發而失學。失學后一生堅持自學,從未中斷,從少年時代就開始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採訪時,我們見到一個書櫥裝的書全都是他自己的學術著作,可以說早就“著作等身”。
他堅持存疑求証的學術精神,絕少依傍古人,也不人雲亦雲,常有獨到見解,“正史不正,實錄不實”,“中華文明一萬年”,“中華文化發源於東南,發展於西北,發揮於今天,發揚於世界”等觀點至今仍在學術界廣受關注。
史老雖以他的各類著作聞名遐邇,但是近年來卻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似乎銷聲匿跡。不過,熟悉史老性格的人都知道,埋頭工作,為人低調正是史老為人的一貫風格。
去年八月,重慶市新聞出版局按照國際統一布置,舉辦“全民讀書月”活動,書香重慶網的記者侯慧賢輾轉聯系到隱居多年的史老,提出採訪邀請。沒想到的是,看過提綱,史老欣然接受了採訪,他說採訪內容中有關讀書和健康的話題,或許對讀者們會有幫助。原來以學以致用為治學准則的史老,縱然隱居多年,心中所念的依然是平凡人的生活!或許,正是這種心系天下的人間關懷,才鑄就了一代學人!
事后,侯慧賢回憶當時的情景說,史老當時接受我採訪的情況是:身體健朗,耳聰目明,思路清晰,十分健談。
(以下內容根據人民網、書香重慶網等採訪整理)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