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拜師成為羅爾綱先生私淑弟子
1987年12日,史式教授從重慶到北京拜望老師羅爾綱先生。此時史(左)65歲,羅(右)86歲
問:史教授,您一生治學受羅爾綱先生的影響很大,聽說羅先生在去世以前,一些未做完的工作,還托您代他完成遺願,不知道是不是這樣?願聞其詳。
答:正是這樣。1942年,我在桂林工作,是一名新聞記者,當時還未滿20歲﹔羅先生也不過40出頭,已經是一位聞名遐邇的大學者了。他一生謙虛謹慎,別說對我們這些未行拜師大禮的私淑弟子,就連對他真正的學生,也同樣十分謙虛。有人在報刊上指出他的失誤,他很高興,立刻去信道謝。他越是謙虛,大家對他越是尊重,絲毫也不損失威信。對於有志自學的人。他特別愛護,名之曰“困學”,也就是說,凡做學問不靠別人保駕護航,而是自己勇於攀登,不怕費力,不怕流汗,這樣得來的學問才更為扎實。他說他自己就是一個從“困學”中奮斗過來的人,深知其中甘苦,因此對一些有志自學的人,愛護不遺余力。不僅隨時指教,而且提供資料,隻要有機會,就會加以推薦,代為介紹。對於所說的這一切,我隻要舉一個實例,就足夠說明問題。1992年底,他的一本重要著作《水滸傳原本和著者研究》出版,他送了我一本,並在封面內頁上寫下了一段話:
史式同志教正
羅爾綱敬贈 一九九三年一月十六日
綱研究水滸傳始於1929年,發表《水滸傳與天地會》係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大公報》。一九三五年一月陳望道編的《太白》新年號轉載此文。據說五十年代初馮雪峰任人民文學社長,即根據該文出版水滸傳七十回本,而不從時人所主張的百回本。關於此文所提天地會倡立於康熙年間,其宗旨為反清復明,近年已為台灣學者所証實。關於水滸傳最主要問題為性質問題。本書多得史式教授的指教、提示,其最主要論據,即史式教授所提梁山泊“替天行道”係出自老子《道德經》“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此真可謂“獨具慧眼”矣!今拙著全書出版,敬以奉呈,以表銘感於萬一!
關於《水滸傳》的三大疑問,是我和他長期探討的問題。但是這一次,他既沒有引用我的文章,有沒有引用我的某一觀點,只是在某個問題上感謝我的一些“提示”,就表示如此重謝,實在使我愧不敢當。由此足以說明他對人是如何的謙虛。我們師生一生交往五十多年,他仙逝后又過去了十七年,我至今仍珍藏著他的全集,許多手稿、與百封左右或長或短的來信(包括信封、他每信必挂號)永作紀念。不久之后,我對他的遺願完成,將增補他的全集,並將這些文物,再送到一個最適當的地方去長期保存。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