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文藝縱橫>>詩歌文學

耿耿忠心修青史 錚錚鐵骨顯精神【2】

九旬高齡史學大家史式教授訪談錄

2014年03月03日11:10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隻管耕耘不管收獲的自學學者

問:史老出生於上個世紀20年代之初,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都在戰亂中度過,幼年失學,全靠自學成才,一生經歷坎坷,治學之路也頗多曲折,不知道您這個“三自學者”的外號是怎麼得來的?

史老答:這個外號是我的一個老朋友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牟安世研究員給我取的,所謂“三自”,指的是“自力更生”、“自學成才”與“自成一家”。可惜他已經在幾年前去世了。自學之路肯定是人人都可以去,但是自學之后能不能成才,又能不能“自成一家”,那就說不定了。這中間的偶然性是難免的,隻有不懈的努力,才能使偶然變成必然。在我50歲的時候,隻知道埋頭耕耘,信心十足,那時候雖然幾部重要的著作已經完成,已經得到老專家的肯定,但自己仍然一無所有,還是個無名小卒。隻有再配合國家形勢的發展,加上十年關鍵性的努力,到了70歲的時候,一切應該得到的職務、職稱、榮譽,才得以逐步得到,而且應邀訪問台灣,得到了發展的機會。

問:自古以來,不少學者都有維系一生的治學准則,不僅規范自己,也能垂范后人,不知道史老的治學准則是什麼?

史老答:我的治學准則是學以致用,國家民族需要什麼,就學什麼,研究什麼。離開了祖國、民族的需要,個人的成就又有什麼意義。我不反對別人為文學而文學,為藝術而藝術,在治學問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都有自由,但是我有自己的追求。人是由自己的生活環境造成的。我在22歲之前,已經決定了這一輩子要走歷史研究工作者的道路,不管付出多大的的代價,不管承受多大的風險,無怨無悔,百折不回。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李京(實習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