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既生瑜何生亮" 與諾獎得主呼聲同樣高的作家盤點【5】

2015年10月09日08:01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資料圖) 

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是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活著的經典”。1973年獲畢希納文學獎,2009年獲卡夫卡文學獎。著有小說《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重現》《無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劇本《罵觀眾》《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時刻》等。

1961年,漢德克入格拉茨大學讀法律。24歲出版第一部小說《大黃蜂》,在此之前他已退學專心創作。同年發表使他一舉成名的劇本《罵觀眾》,在德語文壇引起空前的轟動。他創作的《卡斯帕》,在現代戲劇史上的地位堪與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並論,他也被譽為創造“說話劇”與反語言規訓的大師。在文學創作之外,漢德克與文德斯合作編劇的《柏林蒼穹下》成為影史經典,他導演的電影《左撇子女人》曾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代表作:《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罵觀眾》、《無欲的悲歌》、《去往第九王國》、《左撇子女人》。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Amos Oz)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

我意識到,自己身在哪裡,哪裡就是宇宙中心,即使你生活在一個小村庄,這個小村庄便是你的宇宙中心。——阿摩司·奧茲(Amos Oz)

阿摩司·奧茲是當今以色列在國際上最有影響的作家,生於耶路撒冷。著有《何去何從》(1966年) 、 《我的米海爾》(1968年) 、《觸摸水,觸摸風》(1973年) 、 《沙海無瀾》(1982年) 、《黑匣子》(1987年) 、 《了解女人》(1989年) 、《費瑪》(1991年) 、 《不要稱之黑夜》(1994年) 、 《地下室中的黑豹》(1995年) 、 《愛與黑暗的故事》(2002年) 、 《詠嘆生死》(2007年)等長篇小說和《胡狼嗥叫的地方》(1965年) 、《惡意之山》(1976年) 、《鬼使山庄》( 中譯本《忽至森林深處》) (1976年) 、《鄉村生活場景》(2009年) 、《朋友之間》(2012年)等多種中短篇小說集、雜文隨筆集、兒童文學作品。

代表作品《愛與黑暗的故事》一向被公認為奧茲的巔峰之作,僅五年時間就翻譯成二十余種文字,相繼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獲獎。阿摩司·奧茲能摘取歌德獎的桂冠,在很大程度上和《愛與黑暗的故事》的面世有關。

 

上一頁
(責編:陳苑、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