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巴金10周年祭: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是因為我有感情【2】

2015年10月17日08:00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巴金一家(資料圖)

【關於情】

“因為受到了愛,認識了愛,才知道把愛分給別人,才想對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這個社會聯起來的也正是這個愛字,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巴金

愛情之深: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巴金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他與夫人蕭珊的愛情是浪漫且令人感動的。他們相濡以沫28年,從未吵過一次架,在艱難的歲月裡,彼此互相支持、互相關懷。1972年,蕭珊被確診患直腸癌,巴金因此而悲傷至極,他恨自己不能代替蕭珊承受病痛帶來的苦難,每當他回到空空的、靜靜的家,幾乎要叫出聲來:“一切都朝我的頭打下來吧,讓所有的災禍都來吧。我受得住!”

蕭珊的生命開始倒計時,她非常安靜,但並未昏睡,始終睜大兩隻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巴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曾在《懷念蕭珊》一文中寫道,“我望著,望著,好像在望快要燃盡的燭火。我多麼想讓這對眼睛永遠亮下去!我多麼害怕她離開我!我甚至願意為我那十四卷“邪書”受到千刀萬剮,隻求她能安靜地活下去。”

無論巴金多麼不舍,死亡之神還是帶走了美麗的蕭珊。蕭珊火化后,巴金把她的骨灰盒一直放在臥室裡,他認為,“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裡有我的淚和血。這是她的最后,然而絕不是她的結局,她的結局將和我的連在一起。”

親情之痛:希望他們能被人記住

巴金曾說,大哥是愛他最深的人,三哥是最關心他的人,他曾以多篇文章描述兩位哥哥的形象:大哥從小聰慧,有著抱負、理想,又受著“五四”新文化深深影響,他最早將五四新文化思想帶進家庭,他勇氣十足地承擔起一個沒落大家庭全部的生活重擔,將最愛的兩個弟弟送出去讀書,在家庭最為困難的時刻,支持四弟巴金去法國,但面臨家庭破產,最終自殺。三哥富有才華、頗具親和力、敬業而樂群的有為青年,在大哥去世后,主動地承擔起了贍養十一口之家的重擔,但最后在貧病中告別了人世。

在兩位哥哥的先后去世,成為巴金心上沉重的創傷。直到上世紀80年代,巴金在回顧往事時,仍滿懷悲情地對大哥之子李致說:“我感到痛苦的是,我兩個哥哥對我都很好。他們兩人都是因為沒有錢死掉的。”“所以我也不願過什麼好生活。巴金談這些話時,兩度失聲痛哭。

巴金晚年曾不止一次地說過:“兩個哥哥對我的幫助很大,我要幫助他們,結果沒有機會了。我可能不會被人忘記,我希望他們兩人能被人記住。”

1988年,巴金(右)和摯友曹禺暢聊。(圖片來源:新華社)

友情之光:照徹了我的靈魂

巴金常說自己“是靠友情活著的”,並將這種崇高的情懷比作驅散黑暗和照亮自己靈魂的“一盞明燈”,他與沈從文、曹禺、冰心等的深摯情誼早被視為文人楷模。“友情在我過去的生活裡就象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點點光彩。”

巴金與沈從文是摯友,他們的交往從1932年開始,當時兩人都已用手中的筆寫出了名氣,兩人雖風格相異卻相知甚深,他們之間存在著真誠、理解與寬容的氛圍。在巴金最艱難的那段時期,沈從文、張兆和夫婦不怕被牽連,依然打探巴金的消息,並在其夫人蕭珊最后的時間送去溫暖——五頁長信。巴金復出后,每到北京,必定要到沈從文家中看望他,沈從文去世后,一篇《懷念從文》便是兩人生死不渝的友情的最好見証。

巴金和曹禺友誼是從《雷雨》開始的。當巴金在一個陰暗的小屋裡,一口氣讀完了數百頁的《雷雨》原稿時,他被深深地震動,為它落了淚。就這樣,《文學季刊》破例一期全文刊載了《雷雨》。那時,曹禺還是清華大學的學生,是巴金看見了這個青年有可為,此后幾乎每部稿子,都由巴金看稿、發表。1996年,曹禺去世。1998年,巴金處於生命的后期,常年住在醫院裡,出於對老友的懷念,他忍受著身體巨大的痛苦在醫院裡寫了《懷念曹禺》一文,也成了他寫作生涯最后完成的作品。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陳苑、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