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李佩甫《生命冊》:中原的故事就是中國的故事

2015年10月23日08: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生命冊》:中原的故事就是中國的故事

有人說,如今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就像個職業經理人,策劃組稿、競爭方案、成本核算、文案編輯、設計包裝、部門協調、宣傳營銷等都要負責,要做出來一本書,常常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其繁雜辛苦、瑣碎?嗦非外人明了,長年做編輯難免疲憊生惰心。

算起來,我做文學編輯也有20年,雖然其間也有不少煩惱和遺憾,但我好像還沒做夠,不曾生厭。我想個中原因是這個職業充滿的挑戰和活力頗契我性:總能遇到各式各樣的作家,與一個個思想豐富、才華出眾、性格迥 異的作家交流碰撞,不僅新鮮有趣,更使人成長進步﹔而每每看到自己從一點一滴的細節處打造出爐的圖書或精彩或遺憾,那種喜悅或沮喪則更是難以言表。

與剛剛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生命冊》作者李佩甫的合作就促使我思考、成長了不少。李佩甫外表低調內斂,內裡敏感警醒,對文學充滿執著,追求一種寫作上的極致。在獲獎之前,他並不大紅大紫,但他是一個實力派的作家。我讀過他的《紅螞蚱綠螞蚱》,還有他著名的長篇小說《羊的門》,知道他對中原文化有著深入的研究。作為同鄉的我曾有興趣向他請教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知識和理解,李佩甫的解答一如他的為人,平和、深刻、冷靜。他說,中原就是中國的縮影,中原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問題。他對生活其中的平原大地有著獨特的情懷。“每個作家都有自己最熟悉的領域,而我最熟悉的領域就是平原。”他要在這塊領地上深深地挖口井,探尋更深的東西。我希望他將對平原的研究、認識寫出長篇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他當時正有這樣的寫作計劃,要“把幾十年整個對平原的認識都砸進去”,就愉快地答應了。有一次,他還透露說已經起了書名——《生命冊》。我當時一聽就覺得這個名字有意思,切近平原,有一種土壤、背景、 歷史的感覺,更有一種眾生命運的哲學況味,市場感也好。我禁不住有一種好兆頭的暗喜,這在我的約稿經驗中是不多的,一般而言總免不了要和作者討論修改書名。

不過這本書一開始的合作並不順利,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總也不見書影,我十天半月就打一次電話催他,可他總說找不到感覺,沒寫好。大概在2007年、2008年,他已經寫了七八萬字,當我高興地要拿來看時,他又說不滿意,廢掉了。后來經不住我的催促,寫了另一部稿子。我看后越發覺得李佩甫是一個功夫扎實、有深厚潛力的作家,他真正的水平還沒有徹底表現出來。憑我們前期的交流,《生命冊》一定會是部力作,值得等待!從這以后,我開始慢慢悟到,對待不同的作家要用不同的約稿方式——每個人個性不同,寫作的狀況也不同,有些人必須要給他充足的空間和寬鬆的氛圍,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會很較勁,所謂“慢工出細活”。理解了這些,除了偶爾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務工作,我不再緊催慢催了,只是耐心等候。

2011年9月,李佩甫終於交來書稿。稿件整齊干淨,經過反復打磨的文字充滿質感,冷峻講究,很少錯漏。他就是這樣一類作家,嚴謹細致,字斟句酌,約稿的時候可能費點勁兒,要耐心再耐心,等待再等待,但編稿的時候可省了不少力氣。他說,我為這部稿子准備了50年,寫作了五六年。這幾年稿子寫了廢、廢了寫,實在寫不下去了就回家鄉找感覺。“光開頭就寫了一年多。必須找到開筆的第一句話,這句話就是我的語言方向、敘述情緒……寫好的時候和寫痛的時候,都有一種‘指甲開花’的感覺。”我們如獲至寶,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遇的厚實作品,李佩甫從中原文化的腹地出發,描述了眾多拔節於其上的生命的萬般情狀, 講述了一個背負土地的知識者在時代鼎革之際的人生選擇與心靈掙扎。有評論家說,“把生命處在困窘中的屈辱和痛楚寫得冷峻准確,有一種刻進骨子裡的硬實。”

稿子進入出版社流程后,從社領導、終審到出版、發行,全社上下都很重視,2012年年初的圖書訂貨會上,《生命冊》首次隆重亮相。可以說,《生命冊》不僅是作家出版社這一年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在全國也是最受關注的作品之一。該書出版后不斷獲得各種獎項,也體現了業界對李佩甫多年默默耕耘的心血之作的充分認可。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對《生命冊》頒獎辭是:《生命冊》的主題是時代與人。在從傳統鄉土到現代都市的巨大跨越中,李佩甫深切關注著那些“背負土地行走”的人們。他懷著經典現實主義的雄心和志向,確信從人的性格和命運中,可以洞見社會意識的深層結構。《生命冊》以沉雄老到的筆力塑造了一系列鮮明的人物形象。快與慢、得與失、故土與他鄉、物質與精神,靈魂的質地在劇烈的顛簸中經受縝密的測試和考驗,他們身上的尖銳矛盾所具有的過渡性特征,與社會生活的轉型形成了具體而迫切的呼應。《生命冊》正如李佩甫所深愛的大平原,寬闊深厚的土地上,誠懇地留下了時代的足跡。

的確,“內省”一直是李佩甫創作中的追求。他說,某種意義上,這本書是他對自己數十年人生路的回視,其實,毋寧說這是對中國當代社會急遽變化的背景下民心和民性的檢視。幾十年滄海桑田,社會在發展,人性也在發生著畸變,正像《生命冊》中的每一個人物都無可避免地被時代裹挾著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一樣,我們很多人的生命也在最初的純粹與澄明中逐漸呈現出駁雜和混沌。讓我們收拾心緒,不忘初心,跟隨作家的筆跡,將快速前進的步伐慢下來、停下來,回眸過往,反思曾經,等等靈魂。

(張亞麗)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