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嬰(資料圖片)
“草——是最普通的植物,遍地皆是,我想自己就是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子民。”
——草嬰
“(草嬰)這兩個漢字表現出難以估計的艱苦勞動、文化上的天賦以及對俄羅斯心靈的深刻理解”。
——1987年蘇聯作家協會授予草嬰“高爾基文學獎”頒獎辭
在翻譯《安娜·卡列尼娜》時,安娜的命運常使他深陷其中。學生章海陵記得,有天上門拜訪,發現老師有些異樣。他起身告辭,草嬰一再挽留。過了一會兒,草嬰動容地說:“安娜死了……我剛才在翻譯‘安娜之死’,心裡難過。”
——學生
草嬰曾經說過自己最甜蜜的時候就是翻譯托爾斯泰作品的時候。草嬰也曾說,自己這一生走來,最感激的就是妻子。他一生隻做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因為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盛天民
“(草嬰)翻譯托爾斯泰是因為他的作品反映著人道主義思想,到處透露著人性的光輝。”
——盛天民
1941年,他開始從事翻譯,踽踽耕耘至今逾70載,以一人之力翻譯了一代文豪托爾斯泰的全部小說,還有肖洛霍夫、萊蒙托夫等人的作品。據說,這件事全世界可能隻有他一個人做到了。
1987年,他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文學翻譯大會上被授予高爾基文學獎,是迄今為止獲得該獎項唯一的中國人。
2006年,他還獲得了上海俄羅斯領事館頒發的高爾基勛章,這是近一個世紀中俄文化交流以來,俄羅斯方面首次專門為中國作家而設的榮譽。
他的名字叫草嬰。
2015年10月24日下午18時02分,享年93歲的草嬰先生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
住院已逾六年
此前他已經有六年多沒有離開過這家醫院了。草嬰自幼即體弱多病,一生曾數次遭遇“鬼門關”,但終於一次次闖過來了,夫人盛天民說,支撐他闖過難關的,是他品格造就的執著和堅韌,是他內心充溢的從容和淡定。
然而先生這一次終究走了,晚間20時許,他的女兒盛姍姍在華東醫院告訴記者:“父親住院近7年來,我們已經多次收到醫院的病危通知。目前醫院尚未給出具體去世原因,但他確實是年紀大了。他走的時候家人、朋友都在身邊,他走得很安詳。”
11月2日追悼會
當晚,文學評論家周立民、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曹元勇等人紛紛在網上表示了哀悼和懷念,有讀者感慨說,“沒有他,托爾斯泰這個文豪在中國是不完整的。”
據悉,草嬰先生的追悼會將初步定於2015年11月2日舉行。
妻子:老大哥渺小但特別堅韌
大約三年前,記者曾在華東醫院專訪過草嬰先生。至今記者還清晰地記得,那天老先生穿著一件紅綠相間的格子襯衫,安安靜靜地窩在醫院一角小花園的輪椅裡,顯得格外瘦小、溫和。
採訪過程中,草嬰先生並不多話,多以其夫人盛天民代為回答。但是盛天民告訴記者,當有學生、朋友來看望草嬰先生時,他就會特別開心。
言談間,草嬰夫人對草嬰先生極為敬仰,她尊稱草嬰先生是“老大哥”,說:“草嬰是那種牌不會打,麻將也不會搓,煙也不抽,酒也不喝的人,生活特別簡單。可是,他就像他的筆名一樣——雖是小草,渺小但特別堅韌,無論生活多艱苦,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翻譯,也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理想。”
用時20年譯《托爾斯泰小說全集》
草嬰:人生苦短 做好一件事
草嬰原名盛峻峰,草嬰是他1942年發表第一部文學譯作《老人》的筆名,取自白居易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他說,“草嬰,就是比小草還要小的意思。我覺得自己很平凡很渺小,好像一棵小草,火燒也好,被人踩也好,但我不會隨便屈服,有了條件我還是會重新長出來。”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草嬰是位大翻譯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長期都是個不拿工資、不定級別、不進國家編制,僅靠翻譯稿費生活的老人。其實,草嬰本來是有機會當“官”的,1977年上海籌辦上海譯文出版社時曾請他出任總編輯,可他放棄了,他想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翻譯托爾斯泰的作品上,他說,“一個人的一生其實並不很長,所謂人生苦短,講的就是這個意思。能集中你所有精力,在你的一生中做好一件有意義的工作,那就算不錯了。”這一放棄就意味著他失去了很多唾手可得的待遇,但草嬰從不后悔自己的選擇,“從18歲開始,我首先考慮的就是有限的精力、時間,怎麼能夠用到對社會、對人民最有益的工作上面。因此,我對時間的吝嗇,也可以說節約,像猶太人節約金錢一樣。”
日琢千字
嘔血成書
草嬰,20多歲時患過肺結核﹔1969年在干校期間,因過度勞累導致胃出血,胃被切去四分之三﹔1975年勞動時,胸椎被水泥包壓成骨折。“文革”結束后,用了20年時間,將長達400萬字的《托爾斯泰小說全集》(共12卷)全部翻譯完成。
2008年10月,草嬰不慎從沙發上滑下,造成腰椎骨折送入醫院。
草嬰住院之前,每日早上六點就起床,吃完早餐讀完報紙出門鍛煉身體。九點鐘,就准時把自己關在書房,誰都不讓進。
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了幾十年,一年365天,草嬰沒有一天不翻譯,每部作品都要看好多遍,一共花費了他20多年的時間翻譯完12卷《托爾斯泰小說全集》,他每天的翻譯速度隻有1000字,盛天民感嘆,他翻譯的每個字,都是用心血“嘔”出來的。
高爾基文學獎
中國首位獲得者
草嬰,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浙江省鎮海縣人。中國資深翻譯家,曾任上海翻譯家協會的首任會長。他畢生從事俄羅斯文學的翻譯和研究。
1941年后開始為《時代》、《蘇聯文藝》等刊物譯稿。20世紀50年代主要翻譯作品有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一個人的遭遇》、尼克拉耶娃的小說《拖拉機站站長和總農藝師》等。1960年起翻譯列夫·托爾斯泰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還譯有萊蒙托夫長篇小說《當代英雄》。
1987年草嬰成為中國首位高爾基文學獎獲得者,2010年獲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1年獲上海文藝家終身成就獎。(記者李曉璐、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