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份登記中,我們可以清晰了解到當時自產的蔬菜和副食品總共五大類:蔬菜類、豆制品、奶制品、家禽類、豬肉類、水產類。每一類還分很多種,真是種類繁多,基本做到了自給自足。需要採購的部分就很少了,主要是本地不能生產的蔬菜、糧食、水果、海味干貨等,數量很少。
採購的菜多出部分如何處理?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留存著一份《食品處理賬》,上面清楚地記載:第一,交由供應科處理﹔第二,若有需要,身邊工作人員買下﹔第三,賣給食堂。比方說,買了一斤肉,其中肥肉榨油剩下許多油渣或者買了幾條魚,卻隻吃魚頭,那剩下的部分呢?這些剩下來的東西並不會丟掉,而是按照以上方法處理,並詳細記載去向,所有產生的費用均計入毛澤東的生活賬中。可謂物盡其用,這從一個方面也說明毛澤東的節儉,反映出他在生活上是如何嚴格約束自己和身邊的人。
毛澤東的生活飲食起居可以用“不刻意為之”這句話概括,即不刻意地追求,不奢侈,不浪費,從自己的最低需要出發。某些人說的毛澤東追求不一般的飲食生活,甚至在困難時期都津津樂道於各種口味的飲食的說法顯然不合乎常理也不合乎毛澤東的個性,更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