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舌尖上的“非遺” 揭秘美食背后的歷史傳說【3】

2015年06月11日07:14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龍須面(資料圖)

龍須面曾令皇帝胃口大開

龍須面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北方傳統風味筵席面點品種之一。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有吃龍須面的習俗。相傳明代御膳房裡有位廚師,做了一種細如發絲的面條,令皇帝胃口大開,邊品嘗,邊贊賞,龍顏大悅。可能因為這種拉面細如發絲,猶如交織在一起的龍須,故名龍須面。

龍須面的制作技藝可不簡單,單是把每根面都拉得細如發絲,就需要“深厚的功力”。龍須面制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由於龍須面面條較細,不宜在湯中呆太久,所以龍須面在做的時候,掌握面條入水的時間非常重要,而且吃也要趁熱吃,不然面在湯裡時間久了就太軟了,失去了口感。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易瀟、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