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呂寧思:諾獎得主的作品潛力30年前我就發現了(圖)

呂寧思

2015年10月10日09:46    來源:華西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呂寧思:諾獎得主的作品潛力30年前我就發現了(圖)

  呂寧思

  10月8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白俄羅斯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與此同時,由鳳凰衛視資訊台執行總編輯呂寧思翻譯的阿列克謝耶維奇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也正式發售。

  作為一名譯者,呂寧思是如何“發現”阿列克謝耶維奇的?在翻譯其作品的過程中,又有怎樣的心得體會?呂寧思都有話要說。

  譯者和作者 感動點很契合

  在眾多出色的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呂寧思在30年前就發現了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作品中蘊含的潛力。他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一書譯后記中寫道:“三十年前某一天,我偶然翻閱蘇聯《十月》文學雜志,立刻被這部作品的標題和內容所吸引。那一年,正是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四十周年。轉眼間又過了三十年,那片土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位當年的蘇聯作家,已經是白俄羅斯作家了。”

  呂寧思原在復旦大學就讀歷史本科,又在華東師范大學讀了俄羅斯文學研究生專業,畢業之后在新聞界輾轉數十載。面對同樣是記者兼軍事作家的阿列克謝耶維奇,呂寧思在閱讀她的作品時不免感同身受:“我的品位、思考模式、人生感受,甚至感動點都與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很契合。”

  尊重原文 筆調深沉且痛苦

  眾所周知,在傳媒業工作節奏很快,呂寧思是如何在業余時間將該書翻譯出來的呢?呂寧思透露,他在直播節目《總編輯時間》后回到家已經是晚上11點多,為了翻譯《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他給自己制定了工作計劃,每晚的翻譯時間從夜裡12點至次日凌晨2點。盡管熟讀俄文,但呂寧思表示翻譯這本書的難度還是很大:“拿到書很激動,讀起來也很激動,但每每開始敲打中文,卻有點不知道該從何著筆。就好比你聽到了一句話,想轉達給別人聽,但用什麼方式轉達才能引起對方的興趣很困難。而且翻譯不能脫離原文,尊重原文又出彩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

  而且,俄羅斯文學的筆調是深沉且痛苦的,《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片段性的文字,不是一個貫穿整體的故事情節,翻譯不好會很平實和古板。面對翻譯難度如此之大的文學作品,呂寧思說:我盡力了。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