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琅琊榜》導演回應感情戲太少:高潮時舍得收斂

金力維

2015年10月15日18:09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琅琊榜》導演回應感情戲太少:高潮時舍得收斂

  今晚,《琅琊榜》播出大結局,從開播時的默默無聞,深陷收視泥潭,到曲終穩坐榜首,收獲交口稱贊。速食時代,一部電視劇敢用長達20集緩緩鋪陳聚攏觀眾已是大膽,而又在故事走向高潮時舍得收斂,不渲染情緒為觀眾營造淚點,保持著全劇一以貫之的克制,最是難得。導演李雪接受採訪時提到最多的兩個字是“平衡”,他說《琅琊榜》拍攝過程中一直在探討解決的問題是:怎樣找到一種平衡,使情節的烈度不會傷害到品質本身。

  一直偏好克制的情感線

  熱愛《琅琊榜》的觀眾,尤其是女觀眾,對它唯一的不滿在於劇中僅有的一條愛情線都沒有完全展開,霓凰郡主與梅長蘇的感情到最后也只是全劇一個點綴,可有可無的分量,讓人意猶未盡。另有觀眾提出異議,說《琅琊榜》的感情戲重點是在梅長蘇與靖王之間,可是,一直勾著大家等了快50集才等到靖王知道梅長蘇的真實身份,卻沒有期待中的相擁而泣,只是一顆珠子,一抹淡笑,就這樣了?採訪中言及於此,竟是導演李雪的心中得意處。他說:“梅長蘇與靖王的感情,我們是自覺地在克制,謹慎別拍得過於潑辣或尖銳。”

  李雪解釋,這是《琅琊榜》乃至整個制作團隊從《闖關東》、《生死線》、《鋼鐵年代》、《北平無戰事》……這十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審美取向,“我們不會因為觀眾對人物的偏好,就對情節的情感濃度與烈度處理得特別放肆。說回《琅琊榜》,中國古人的傳統個性中,尤其是士紳階級,講究的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說話做事是節制有度的。”至於霓凰郡主與梅長蘇在觀眾看來沒有展開的情感故事,李雪認為,已經足夠。

  讓觀眾感覺舒服最重要

  《琅琊榜》由李雪和孔笙聯合執導,孔笙又是李雪和制片人侯鴻亮的老師,這三人組成的鐵三角十年來嘗試拍攝了各類題材龐雜的電視劇,有大獲成功者如《闖關東》、《溫州一家人》、《北平無戰事》、《偽裝者》,也有在收視上並不拔尖,但業內口碑不輸的《知青》、《生死線》。他們的出品有一個共同特征:穩定。從商業的角度,如制片人侯鴻亮所說,“都不賠錢”,從藝術的角度,則如李雪所說,追求平衡,讓人看了舒服。李雪說,這是老師孔笙的教導。現在,年輕觀眾熱衷於用一大堆技術名詞解析《琅琊榜》精致的畫面構圖,稱像教科書一樣,採用了花樣對稱、黃金螺旋、黃金分割……李雪笑說沒有那麼玄,“我是孔導的徒弟,《琅琊榜》的攝影又是我的徒弟,孔導老跟我們講平衡,無論構圖還是敘事,大到戲劇結構、人物情感走向﹔小到器物擺置、光線處理是不是能達到平衡很關鍵。如果哪條線特別飛揚,或者哪條線掉下去了,都是失衡,失衡的東西不會讓人看了舒服,不舒服觀眾也就不會認同,簡單說就是這個道理。”

  遺憾沒有把故事落到具體年代

  僅有大道理還只是個架子,“品質”二字最后要落實到細節、小處的堅持上。很多網友扒出《琅琊榜》的細節點贊,比如前后情節連貫互為鋪陳,梅長蘇在第2集裡就有搓手指的小動作,這是為第13集裡被靖王發現做鋪墊﹔還有第10集裡隨意地說了件小事,蘭台縣有怪獸出現,到16集時怪獸探出個影子來,也沒了下文,直到第45集才揭開,原來是夏冬的丈夫聶鋒。《琅琊榜》中的禮儀也做得功架十足,尤其是不為人注意的細節部分,如今再回頭看,處處一絲不苟。

  而李雪所在乎的細節,比觀眾看到的更細小。他說:“我們所堅持的除了風格,還有品質。比如拍攝時地上有一顆泡沫板掉下來的白點,要馬上撿起來,不然后期也得用特技抹掉﹔再比如畫面裡的帳帘一定要對稱整齊,兩邊的帳帘不能一邊多一點,一邊少一點。宮女拉帘的動作,手舉的幅度高一點也不行,就得再來一條。”

  最后,言及遺憾,李雪坦言《琅琊榜》的遺憾在於沒能把故事背景扎實地落實到具體年代,這是籌備劇本時想解決而最終未能解決的問題。隻大概劃定了范圍,把年代設定於魏晉之后、唐之前。他解釋說:“我們也嘗試過,但后來還是沒有做到,一來,原小說大量用到的官制是后面朝代的,而把這些官制完全改掉或模糊很難做到﹔二來,也擔心歷史學者和歷史愛好者們究根問底,這樣會束縛創作,而《琅琊榜》的精彩之處在於它的傳奇性而非歷史寫真。”

  本報記者 金力維 J187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