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
影評
記者
林虹汝
當你身處銀幕下的時候,隻有故事的內核才是最打動你的力量,而所有明星的嗓音其實都是你內心的聲音。
改編自法國著名童書的動畫大片《小王子》,劇情浪漫,畫面溫暖,卻字字句句催人淚下。是憂傷?是感動?還是窩心?觀眾已經說不清了。或者這個誕生於1942年的法國童書本身就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稱職的童話:它有太多的寂寞、哀愁與悲傷。
從表面上看,小王子孤單地存在於一個小小的星球上,他和一株玫瑰談起了戀愛……銀幕上,唯美的漫天星辰、落寞的小王子令人印象深刻,灰暗的筆調中唯有他脖子上那條隨風起舞的黃絲巾留在了孩子的腦海中。可能小觀眾要長大后才能明白,其實誰都可能會有一個寂寞的童年,而長大了可能更寂寞。隻有那條飛舞在小王子頸脖上的黃絲巾提醒著自己:小王子其實就是內心深處那個孤獨的自己,多年之后依然寂寞如初。淚水,如期而至。
電影對於原著有較大的改編,通過一個學霸小女孩的眼睛來發掘生活中的七彩繽紛,包括遇見一個住在隔壁的怪爺爺。爺爺和小女孩平等地對話,隨時地陪伴和分享,讓小姑娘感受到前所未有過的幸福。而銀幕下的觀眾也明白到原來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她要求我們必須優秀,原來這就是我們壓力的來源。在年輕的觀眾看來,故事原型像極了當年的自己,電影中的小姑娘不堪壓力被迫離家出走。而現實中的我們也想從現實中出走:如果連今天尚且都不能幸福的話,誰又能保証未來一定如理想般快樂?淚水,再次滑落。
故事裡,誠如小王子遇見了愛脫帽顯風度的自大狂、愛自娛自樂的國王陛下、愛計算財產的貪婪鬼,無獨有偶,小姑娘獨自駕駛滑翔機走天涯尋找幻夢中的小王子時,也遇見了他們,這些角色都在嘲笑著現實社會。幸運的是,電影裡的小姑娘終於喚醒了迷失已久的小王子。此時,觀眾終於可以明白,哪怕再長的故事,也不過是作者、編劇和導演寫給成年人的一封情書。
這個時候,小孩子哭了,因為他們真的替小王子與小姑娘高興,別無他想,故事變成了《灰姑娘》。年輕人哭了,因為縱然現實道阻且長,但前方依然有一絲希望,與當初摯愛重逢的願望令人感動又心酸,故事變成了《美女與野獸》。中年人哭了,因為知道,這只是一個夢,現實並非如此,當年夢中的人、說過的諾言,隻會隨著青春一去不返,故事變成了《海的女兒》。
當人人都在數著中文版配音和英文版配音各有多少顆明星的時候,筆者認為,當你身處銀幕下的時候,隻有故事的內核才是最打動你的力量,而所有明星的嗓音其實都是你內心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