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貧發展高層論壇】
【學習經典】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四十八)
習近平在減貧發展高層論壇
足寒傷心,民寒傷國
10月16日,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 中新社 盛佳鵬 攝
2015年10月l6日,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發表主旨演講,其中說道:
“足寒傷心,民寒傷國。”我們既為11億人脫貧而深受鼓舞,也為8億多人仍然在挨餓而深為擔憂。實現全球減貧目標依然任重道遠。
(一)
“足寒傷心,民寒傷國”,這句話出自東漢史學家荀悅的政論著作集《申鑒》。文中用人身部位來比喻國家構成,說“臣為股肱,民為手足”。——股肱之臣,自然是國之棟梁﹔而手足之民,則是國之根基。
中國哲學理論的特點,是體現為一種整體觀,因此落實到中醫上,中國傳統醫道就不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部視野,而是重視人身機體的整體統一關系,所以才會有“足寒傷心”的說法:看似是足部著涼,實則會反射到心臟的危害上。
中醫理論的一體觀,使醫學不僅隻作用於人體健康,更適用於國家健康。人體“足寒”,違背了醫之道,就會“傷心”﹔國家“民寒”,違反了國之道,就會“傷國”。醫國與醫人,規律是共通的,道理是共享的,這便是中國文化裡“上醫醫國,其次疾人”的概念——最高明的醫道是醫國,醫治國家治理上的問題﹔次一等的醫學才是醫人,醫治個人身體上的疾患。
所以中國文人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在思想體系和濟世情懷上,良相和良醫本就異曲同工。“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這就能理解為何荀悅要將“足寒”與“民寒”等論:足部與心臟是人身健康的整體,而人民群眾與國家大局是息息相關的一體,傷了人民的利益、寒了民眾的信心,就會反映為國家利益的損害,就會影響到國家機體的運轉。
(二)
那麼中醫對人體足部是怎樣看待的呢?是說“保暖先暖腳”,說“寒從腳下起”,說足部的保養是養生之首、是重中之重。因為足部有很多反射區,對應著臟腑器官的健康與否,所以才有著“腳底是第二心臟”的說法,足部,是人體養生的根本。
以醫道看國道,人民大眾才是國家的根本,從而荀悅才有這“民為手足”、“民寒傷國”的比喻,足為身之根本、民為國之根基,不可使民眾苦寒、不可使人民心寒,否則便是真正傷了國本。這層意思,也是習大大曾多次引用過的《尚書》裡的執政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三)
中醫的保養理論又說,“頭要涼,腳要暖”,頭部過暖會頭暈腦脹,足部著涼會傷風感冒,因此過去皇族的睡眠養生法就是“頭睡玉石枕,腳踏烏拉草”。
那麼,在荀悅“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民為手足”的這番比喻裡,作為國之君首的政府,應該冷靜自持,而作為手足要害的民眾,應該首要富足。這樣,才是“民富而國強”:
腳暖,使社會基座的前進穩健有力,行之有底﹔
頭冷,使國家政策的發布沉穩清醒,行之有效。
(四)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的神話故事裡,足部也是致命所在。《荷馬史詩》裡講,半神阿克琉斯,全身都被母親倒提著浸泡於冥河中,這樣能使他的每一寸肌膚都刀槍不入。但是唯有腳后跟,因為被母親緊抓在手中而沒有浸潤到冥河河水。后來他參加特洛伊之戰,英武的阿克琉斯戰無不勝,卻唯獨被特洛伊王子一箭射中了腳后跟,這一位不死英雄的神話就此轟然倒塌。從而,“阿克琉斯之踵”這個詞,就是形容強大力量中的薄弱環節、致命弱點。
東西方的古老文化裡,竟然有著驚人相似的隱喻,這不禁令人莞爾。腳后跟,是置阿克琉斯於死地的軟肋﹔足部,是使身體引發病痛疾患的關鍵﹔民眾,是影響國家運轉正常與否的根本。
(五)
荀悅還稱,“天下國家一體也”,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一體,國家健康與社會健康一體,國家安康與百姓安康一體﹔那麼反之同理,人民苦寒與國家苦寒一體,局部受損與整體受損一體,民眾弱點與政府弱點一體。
足寒則傷心、民寒則傷國,由此,我們倘若反而論之,也可以說:民富即國富,家夢即國夢,人心安即國之安,百姓家和,即國之萬事和。
(文 | 曹雅欣 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