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相遇中國文學:莫言為諾獎得主克萊齊奧幽默串場

2015年10月20日07:26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莫言為克萊齊奧幽默串場

  勒·克萊齊奧,出生於1940年,是20世紀后半期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現今法國文壇的領軍人物之一,與莫迪亞諾、佩雷克並稱為“法蘭西三星”。200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代表作品有《訴訟筆錄》《尋金者》《羅德裡格島游記》等。他曾多次訪問中國,任南京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名譽教授。

  本報記者 路艷霞

  昨晚,兩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中國作家莫言相聚在北京師范大學。但這一次,莫言是來當主持人的,全場的主角是勒·克萊齊奧,他發表演講的題目是“相遇中國文學”。

  “下面,請同學們朗讀克萊齊奧的作品。”莫言一板一眼地說。印象當中,莫言應該是第一次當主持人,但他顯然頗具主持人潛質,全程不僅從未出錯,甚至還不時穿插風趣話。比如,當女同學向勒·克萊齊奧獻花時,台下驚呼聲四起,他瞬即發表點評:大家羨慕獻花人,以后選人可抓鬮。

  靜靜聆聽學生們用中文、法語分別朗誦了勒·克萊齊奧的《訴訟筆錄》等作品片段之后,莫言又開始發揮主持人的作用,“下面請勒·克萊齊奧先生發表主題演講!”

  “你們好!”身材修長的勒·克萊齊奧拿起了講稿,盡管他表情平淡,但表達的都是對中國文學的致敬,對中國作家的致敬。

  他和中國的首次邂逅,是在1967年,“尼斯的夏天特別熱,天空一片橙色,我把它當成中國天空的顏色,在我看來這是個好兆頭。”原來,那個時候,勒·克萊齊奧正在准備相關申請材料,他想去中國教法語。但事情進展並不順利,關於他的請求,法國方面並未通過,他后來被派往了泰國。但他的中國情結在泰國並未受阻,而且,一位中國學生和他相識了,“他帶著我在曼谷看過幾場京劇,比如《白毛女》。”此后,勒·克萊齊奧一直未中斷對中國作品的研讀,他大量閱讀孔子、孟子等人的中國哲學著作,還閱讀有關道家的文章。

  勒·克萊齊奧還談到了他讀《水滸傳》《紅樓夢》的讀后感。他認為,前者是一部理性的人在偏遠的地方,面對政治動蕩做出的思考。而后者更多讓他體會到家族恩怨,它從女性視角出發,不像《水滸傳》是對草莽英雄的描寫。

  他對中國作家老舍的愛最為濃重。在他看來,老舍筆下是京城平民百姓的生活,卻有莫泊桑現實主義的神韻。那部著名的《駱駝祥子》,在法國被譯為《人力車》,“我讀完后,感到老舍無愧為中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勒·克萊齊奧還給《四世同堂》法文版寫過序,認為老舍風趣幽默的文風,貫穿作品的每個段落,“老舍先生對狄更斯有過研究,他和狄更斯都是揭露富人的自私,都有對權力的諷刺,但他更具諷刺感。”勒·克萊齊奧認為,《四世同堂》裡的大赤包,尤其給讀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在這位法國作家的眼中,老舍總有揮之不去的憂傷,事實上,他和世界上那些優秀大師,比如普魯斯特、喬伊斯、福克納一樣,都是懷抱憂愁的。“他的憂傷我非常了解,老舍1966年去世,我去看過他的故居,還去過發現他尸體的湖邊。”

  關於當今作家,勒·克萊齊奧提到了莫言和畢飛宇。去年他去了莫言的家鄉高密,“最打動我的是,給莫言靈感的高粱地。最動人的時刻,則是看莫言出生的老屋。”莫言家房子簡陋,還是30年前的樣子,勒·克萊齊奧說,這家人經歷的苦難,都在此呈現。“牆壁沒有牆漆,它讓我感到,莫言是如何憑著堅強的意志,激發出文學的才情。”談及另一位作家,勒·克萊齊奧認為畢飛宇的作品更多展現了變化中的中國。“我喜歡聽他講童年,他把漢字畫在農村的田間地頭。”

  每年有三個月時間,勒·克萊齊奧都會來到南京大學教書,他喜歡騎著自行車穿行在校園裡。他目前正和中國學生們一起完成《中國詩選》的選編。“我們走過唐詩,最終抵達當代詩歌。”而和中國之魂的不斷相遇,讓他的生活變得愈加厚實。

  現場花絮

  “我來回答一個問題”

  “我來回答一個問題,讓勒·克萊齊奧先生歇一會兒。”面對台下同學的提問,莫言機智地說。

  如何把一部小說寫得真實?莫言說,有的作家寫作比較感性,有梗概,或是有小說人物的一句話,就可以開始寫作,豐富生動的細節是在寫作過程中產生的。但他更認為,把一部虛構作品寫得讓人相信,作家要有足夠豐富的個人體驗和生活經驗,頭腦中有像畫面一樣清晰的場面、風景、建筑,當然更要有活靈活現的人物。他始終相信,盡管可以用想象虛構,但精彩細節是虛構不出來的。言此,他想起了這兩天和新疆建設兵團老戰士聊天的細節,“他們形容蚊子的厲害,說鳥飛著會吧嗒掉到地上,是被蚊子咬的。”

  身為主持人,他還進行了最后的收尾,主題是關於他和勒·克萊齊奧。去年8月,兩人在西安第一次見面。第二次見面,是去年年底勒·克萊齊奧到山東大學做演講,還回了一趟莫言老家。“他參觀了所謂莫言舊居。”莫言說,他當時沒有注意到勒·克萊齊奧是如何走進自家大門的,后來縣裡一位攝影師送的一張照片,才揭開了“真相”:他是彎腰低頭進去的。這位攝影師知道勒·克萊齊奧很高,而門很矮,於是預先埋伏起來,等著他彎腰低頭進門的瞬間,拼命按動快門。”攝影師將照片命名為《法國人低下高貴的頭顱》,莫言說這會影響中國作家和法國作家的友誼,他另起名《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言罷,現場聽者大笑起來。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