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生銀行:
前些天,貴行出資的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隆重開館。貴行已經有兩家現代美術館,這是第三家了。雖說是現代美術館,但據有關介紹,貴行經營的是“當代藝術”。
於是一個根本性要弄清楚的問題是,什麼是“當代藝術”?
本人1985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院)西方美術史碩士研究生,后去巴黎留學生活過10余年,一直屬於美術圈,自信對什麼是“當代藝術”還比較清楚。在我看來,這個所謂的“當代藝術”,大部分不是藝術。至少其主要形式,把日常物品直接拿來陳列“裝置”,不能算藝術。
具體理由,容我慢慢道來。
首先,貴行本意是要搞美術館,殊不知,美術這個概念已經不幸逝世很久了。如今都已改名叫藝術或視覺藝術……在當今西方,“藝術”早已不談美了。你們可以去問那些專家,他們也一定會告訴你們,“當代藝術”不追求美。所以,貴行對外挂牌“美術館”,委實名不符實。
“當代藝術”從理論上講,是追求“新”,所謂“新之崇拜”。為了求新,便有各種各樣追求怪異、怪誕、荒誕、血腥等極端。在西方,有女人用刀片割自己的臉,割自己的肚皮,把釘子扎入自己的手臂,有人當眾手淫,有人以頭撞牆,有人把腦袋浸入臉盆水中嗆得死去活來,有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等等。在中國,有“當代藝術家”切開自己的背,種上青草,有吃食死嬰等等……驚世駭俗,不勝枚舉。所以說,“當代藝術”求新不求美,常常怪力亂神。
那麼,這個“當代藝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前世今生?
本人10年前出過一本書——《藝術的陰謀》,已經挑明:“當代藝術”其實是一種美國在二戰以后向全世界推廣的“美國式藝術”。它首先顛覆了歐洲法國的“美術”,強行把西方藝術之都從巴黎遷到紐約,由此奪得西方藝術主導權,與蘇聯進行文化冷戰。
這種美國式藝術,所謂“當代藝術”,其主要形式是1960年代興起的實物裝置(波普)、行為、概念、后來加上影像……這樣定義“當代藝術”,不是本人隨意個人所為,而是西方幾位最權威的“當代藝術”理論家是如此定義。
於是可以發現:第一,“當代藝術”不是指當代所有的藝術現象,而是僅指其中一小部分、某一種類的“藝術”,即實物裝置、行為、觀念、影像……它套著時代這個大帽子,但不是時代概念,而是種類概念。也就是說,“當代藝術”與當代無關,僅僅專指美國倡導的那一類“藝術”。
第二,“當代藝術”不包括繪畫和雕塑,即不包括美術,實際上是“反美術”的。歷史事實表明,“當代藝術”后來以“裝置”取代了繪畫,以所謂“公共藝術”取代了雕塑,最終消解了美術。
杜尚:《噴泉》,1917
中國有詩聖杜甫,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那麼這個在美國弄出“當代藝術”來的聖人是誰呢?他是一個名叫杜尚的法國混混。此人逃避一戰兵役來到紐約,1917年送一個小便池去參加某展覽,未獲通過,最后並未展成。本來,這個惡作劇早已被歷史遺忘。但二戰以后,美國為了顛覆歐洲的美術,硬是把杜尚從歷史遺忘的黑暗中拉出來,捧上了神壇,因為杜尚把日常物品(小便池)點化為“藝術”。
在杜尚的樣板下,美國推出了一種所謂“波普藝術”——Pop Art,把日常實物“裝置”一下,就成了“藝術”。這裡的Pop,是popular,一般譯為“流行的”,其實是“大眾的”,最准確應譯為“流俗的”。這種“流俗藝術”,讓藝術與生活沒有區別:日常生活就是藝術。
兩位西方“當代藝術”名人就是這樣說。德國人博伊斯說:“人人都是藝術家”﹔美國波普教父沃霍爾說:“隨便什麼物品都可以是藝術品”。1964年,沃霍爾指著地上一堆西紅柿湯料的箱子說:“這就是藝術品”,於是這些箱子就成了價格驚人的“藝術品”。從此,藝術變成一個指認和命名日常物品的活動。
正因為藝術品與日常物品沒有區別,經常發生在“當代藝術”展中,保潔工人把“藝術品”當垃圾清除掉,或觀眾失誤搞壞了“藝術品”。最近鳳凰藝術微信號也在搞猜謎,讓讀者去區別兩個家用水池、兩個花盆、兩堆垃圾(“堆積物”),其中哪一件是“藝術品”?
這難道不是一種公然的指鹿為馬?一種點石成金的現代巫術。
| 下一頁 |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間










恭喜你,發表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