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自傳《獨自上場》封面(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1月28日電 (陳苑)李娜澳網奪冠令中國人沸騰,不少網友們期待李娜能亮相央視春晚。一向孝順的李娜表示“不可能”,因為她要陪家人過年。早在2012年出版的李娜中文版自傳《獨自上場》一書中,李娜就向讀者首次講述了自己30年的人生故事,提及與家人之間的親情,袒露父親的去世是她心底最深的痛。
回應:堅決不上春晚會在家陪家人
2011年,李娜首次打入澳網決賽,網友們便呼吁讓她上春晚,而李娜當時曾委婉拒絕。今年網友們呼聲更高,甚至給春晚導演馮小剛留言:“馮導,李娜大熱,不上春晚說不過去啊!”面對眾多網友的期待,李娜在近日的採訪中回應堅決不上春晚,她給出的答案很霸氣:“我(會把手機)關機。我不會上春晚,難得有時間陪家人,我會在家,不接受任何邀請。”
揭秘:父親的去世是心底最深的痛
《獨自上場》於2012年出版后在海內外熱銷,今年李娜首獲澳網女單冠軍,國內再掀娜式熱潮,該書在各大電商平台上銷售飆升幾近斷貨。《獨自上場》是李娜的親筆自傳,講述了她30年的人生故事:與眾不同的成才之路、跌宕起伏的賽場傳奇、不離不棄的愛情誓言、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還有李娜站在巔峰之上的人生感悟。在書中,李娜曾講述了當年父親對她的運動生涯的影響,以及父親病重時自己被蒙在鼓裡,沒有見到父親最后一面的難言之痛,李娜寫道:“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何其真實,又何其殘酷。
自傳《獨自上場》章節選摘:
想起爸爸,就想起了我的童年。爸爸是我童年記憶裡最溫暖的那縷陽光、最清涼的那份慰藉。多少年來,父愛是我力量的源泉,他去世而我沒有見到他最后一面也是埋在我心底最痛的傷痕。
爸爸去世的時候,我在深圳打青少年比賽。沒人告訴我爸爸病危,沒人告訴我他去世的消息——關於他的病情,爸爸要求身邊所有人都對我保密, 因為他怕“影響李娜打球”。
凌晨,從深圳至武漢的火車到達漢口,停車的聲音像一聲長長的嘆息。媽媽沒來接我,來的是我的叔叔(爸爸的親弟弟)。叔叔讓我先吃早飯再跟他回爺爺奶奶家。一切都那麼正常,那麼自然。
走到爺爺家樓下的時候,我看到了寫著爸爸名字的花圈。 那一年我14歲。
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上到六樓的,隻記得一上樓就看到了爸爸,他躺在那裡,肚子很大,裡面全是沉積的腹水,臉色慘白。爸爸生前是很帥氣 的一個人。
爸爸的遺像挂在客廳裡最醒目的地方。他在照片裡看著我,目光裡滿是憐愛和慈祥。那目光我是如此地熟悉。旁邊的黑紗卻沉沉地垂著,觸目驚心地提醒所有人:照片上的人已經不在人世。
看到爸爸的遺體我不敢伸手去觸碰,因為怕觸碰冰冷的遺體就必須要承認爸爸的離去。事實上,后面的幾年我一直在欺騙自己說爸爸只是出差沒有回家而並非離去。
媽媽什麼也說不出來,一直在哭。以往家裡所有的大事都是爸爸做主,現在他離開了,感覺就像天塌下來一樣。我覺得自己當頭挨了一棒。隻覺得沉重,並不覺得疼痛,也哭不出來。麻木了很久,直到從小和我最親的舅舅過來安慰我,我才哭出來。而眼淚一旦流出來,就再也止不住了。
以前我以為,人是一點一點長大、一點一點成熟的,但是那一天我知道,人是一瞬間長大的。
我想,以后我就要負責養家了。爸爸是最早將我帶上體育這條路的人——他年輕的時候,曾經是湖北省省隊的羽毛球運動員。多年后他還偶爾會說起當年他在省隊打球的日子,每次說起都神採飛揚,仿佛又變成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他們那個年代的人歷經大時代的坎坷,能爭取到打球的機會,特別不易。不過后來出於特殊原因,爸爸的全國冠軍的夢想沒有實現,他就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我們家也算個體育世家吧,我爺爺以前是寶善街小學的體育老師,爸爸曾經是羽毛球運動員,好幾代人都與體育結緣。我爸是家裡的老大,他不但人長得帥氣挺拔,還聰明通透,是大家公認的“開心果”,全家老小都把爸爸當頂梁柱。爸爸身為長子,也義不容辭地挑起了重擔。我家的條件即使在工薪階層也隻能算一般,但爸爸從不拒絕任何人的求助,我印象中他一直是個樂於助人的人。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