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盧溝橋,獅子吼,宛平城頭浴血戰!中國人,意志堅,重整河山換新天!”一首深情的《盧溝謠》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鬆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戰歌曲”,人民網文化頻道特別推出“尋找最美抗戰歌曲”大型策劃,獨家採訪到來自影視界、音樂界和文學界的70位名人,講述他們心中最美的抗戰歌曲,重溫那些激勵中華兒女奮勇前進的高亢旋律。
盧奇(資料圖)
從1988年首次出演鄧小平到現在,從小平同志的青年演到老年,特型演員盧奇一共在60多部作品中留給了人們關於鄧小平同志的記憶。在人民網記者“尋找最美抗戰歌曲”的問題面前,盧奇思索一番后,堅定地說出了《大刀進行曲》,“這首歌表達了全體中國人都有責任抗擊外來侵略者”。演鄧小平同志近30年,盧奇說話的語氣和行動的儀態也受到了浸染,有著沉穩、大氣、精悍的特質。盧奇認為,抗戰勝利70周年來臨之際,更應該加大力度宣傳抗戰史,一是警醒人們勿忘國恥,二是增強全體國人國富民強的意識。
《大刀進行曲》激勵全民反侵略
盧奇記憶最深刻的一首抗戰歌曲當屬《大刀進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熟悉的旋律,盧奇打小學起就銘記在心。在升入中學后,盧奇參加了重慶第29中的宣傳隊,在宣傳隊就排練過《大刀進行曲》這個節目。回憶起當年的校園歲月,盧奇還是歷歷在目:“那時候我們宣傳隊大合唱《大刀進行曲》,前面是同學舞蹈表演,后面有樂隊伴奏,我則是合唱團中的一員。”盧奇說,《大刀進行曲》的歌詞非常慷慨激昂,有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歌詞表達了全體中國人都有責任抗擊侵略者。不光是軍隊在前沖鋒陷陣,咱老百姓也要行動起來,男女老少都要上戰場。沒有槍,老百姓就齊心協力用長矛大刀去殺敵。”
抗戰勝利70周年來臨之際,盧奇也為人民網的“尋找最美抗戰歌曲”策劃點贊。在他看來,新聞媒體應該加大力度宣傳抗戰史。“侵略者欺凌我們的國家,殘害我們的百姓,中國人都有責任站出來保衛國家。保家衛國也就保衛了我們的小家,保衛我們自己。抗戰精神,就是打擊侵略者,不能做亡國奴。”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上炮火映天,中國人永遠無法忘卻這一天。採訪正值7月7日,盧奇不由得回憶起多年前年去八一廠拍攝基地路過盧溝橋時的所思所感。“那天我特意下車在盧溝橋走了走,想起了當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七·七事變,心裡滿懷悲憤。那時候國家積貧積弱,所以侵略者得以乘虛而入。”當盧溝橋周邊巍峨的現代化建筑映入眼帘,盧奇悲憤的情緒慢慢撫平,他心中升騰起一股力量感,“改革開放后,經濟大跨步發展,國力增強,我們也有了雄厚的實力去搞國防建設。時間証明,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理論是正確的。”
卓琳曾當面夸老年鄧小平演得像
自1988年首次接到扮演鄧小平同志的任務以來,盧奇已經在多達60部影視劇中出演過各個年齡段的鄧小平。盧奇還清晰地記得,1988年,廣西電影制片廠為拍攝反映鄧小平同志年輕時期歷史題材的大型電影《百色起義》,在全國近百名候選人中挑選飾演鄧小平的特型演員。最終,時年35歲的盧奇脫穎而出,為了揣摩好年輕時期的小平同志的狀態,他下了很大的苦功,“第一次我就演鄧小平的青年時期,為了演得像,我一定要研究老年鄧小平的氣質狀態,從他講話的特點、手勢、步伐、姿態研究,然后還原到他年輕的時候。”雖然遺憾未曾親自見過小平同志,但是盧奇在他的表演生涯裡曾多次與鄧小平的家人有過照面和交流。
讓盧奇尤為難忘的是2002年拍攝大型故事片《鄧小平》,電影需要在鄧小平居住生活過的大院取景,他得以有緣與鄧小平的夫人卓琳會面。“我還記得見到卓琳同志時,身邊的工作人員代著詢問她盧奇演的老爺子像不像?卓琳當時說,‘沒有見過老爺子的一定會說很像了,因為我和老爺子生活了這麼多年,連我都覺得像。’那年我不到50歲,也是第一次出演老年鄧小平,大家都擔心我是否能演好,聽了卓琳的話,所有人都放下心來。”后來,《鄧小平》 在人民大會堂首映時,鄧朴方曾對他說:“盧奇,你這戲演得好。”
難忘《八路軍》要演到老學到老
談起盧奇有代表性的抗戰題材作品,不得不提2005年的電視連續劇《八路軍》,該劇也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重點獻禮劇。《八路軍》全景式地展現八路軍浴血抗戰全過程,平型關大捷、太原守衛戰、百團大戰等戰爭大場景更是恢弘壯觀。盧奇曾在採訪中回憶,這部作品是他飾演鄧小平以來拍得最為艱苦的一次,“5個多月的戲份基本都是在大冬天裡完成,為了追求八路軍英勇抗戰的真實性,許多鏡頭都是在冰天雪地的太行山裡拍。因為衣服單薄,常常凍得渾身發抖。拍攝中,我發高燒患重感冒3次,輸完液,又得開始拍戲。”之所以付出如此大的心血,是因為盧奇堅定地認為,抗戰片源於歷史真實,歷史不能神化,更不能娛樂化,應該嚴肅認真對待。
已過花甲之年,盧奇還在堅持表演事業,用更多的作品為觀眾呈現鄧小平同志的風採。去年,盧奇拍攝了電影《鄧小平在黃山》,這部作品讓他體悟到了偉人的另一面——貼近群眾、和藹可親。片中完整呈現了鄧小平與香港《白發魔女》劇組合影、與大學生游客們一起聯誼、聽群眾聊鄧麗君的歌等真實的事件。盧奇印象深刻的一場戲是鄧小平在山上遇見一個賣茶葉蛋的阿婆,“鄧小平同志請隨行人員吃茶雞蛋,了解到茶葉是自己家種的,還買一包。這生動刻畫了一個平易近人的偉人形象。”
被問到是否想過要退休,盧奇表示:“我看到有些演員因為年齡太大,背不下來台詞了,電影是同期聲,一條要拍完,如果真記不住台詞,就會給大家帶來困擾。我實在拍不動了就退休了。”演到老,學到老。盧奇說,扮演鄧小平同志,外形依靠化妝技術手段容易模仿,但人物的精神氣質卻不易把握,這要靠一個演員的悟性和學習能力。“鄧小平理論更是要經常看,如果不理解這些,光靠背台詞,無疑相當於背天書了”,這是盧奇對於自己的要求,也是他收獲觀眾無數掌聲的不二秘訣。(採寫:唐平)
《大刀進行曲》
詞曲:麥新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全國武裝的弟兄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
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
咱們軍民團結勇敢前進,
看准那敵人,
把他消滅,把他消滅! 沖啊!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創作背景
《大刀進行曲》在中國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是一首誕生在中華民族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炮火聲中的時代戰歌,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成千上萬青壯年唱著這支歌參軍入伍,走向抗日前線。上海淪陷后,手無寸鐵的學生面對日本憲兵,高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走向街頭發起募捐,為前方將士趕制大刀。在台兒庄,中國軍隊與日軍展開血戰,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不時傳來《大刀進行曲》的雄壯歌聲。這首歌不僅伴隨了8年抗日戰爭,而且奠定了抗日歌曲特有的凝聚苦難與力量的雄渾風格。它與《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等抗戰名曲一起,形成了最典型的時代強音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人物名片
盧奇,生於1953年8月21日,重慶人。1970年中學畢業后考入部隊文工團,做過報幕員、拉過二胡、演過歌劇、話劇,還跳過舞,1974年考進四川省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1995年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1979年在《山城雪》中初次登銀幕扮演周恩來的警衛員小閻,1988年因主演《百色起義》而獲得第10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一舉成名,成為扮演銀幕鄧小平的特型演員。此外,盧奇還是扮演孫中山的特型演員,在電影《詹天佑》、《黃埔軍人》飾演孫中山。
【往期回顧】李雪健難忘軍旅生涯 《團結就是力量》最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