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盧溝橋,獅子吼,宛平城頭浴血戰!中國人,意志堅,重整河山換新天!”一首深情的《盧溝謠》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鬆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 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戰歌曲”,人民網文化頻道特別 推出“尋找最美抗戰歌曲”大型策劃,獨家採訪到來自影視界、音樂界和文學界的70位名人,講述他們心中最美的抗戰歌曲,重溫那些激勵中華兒女奮勇前進的高亢旋律。
張目謝芳夫婦(唐平攝)
流金歲月,光影人生。50多年前,謝芳塑造了穿著藍布旗袍,圍著白圍巾的林道靜,她從一個柔弱的女學生蛻變為一個堅強戰士的成長史激勵了無數熱血青年。在抗戰勝利70周年來臨之際,人民網記者專訪了老藝術家張目、謝芳夫婦,夫婦倆風雨兼程走了近60載,依舊是恩愛如昔。張目稱,以抗戰為大時代背景的歌劇《小二黑結婚》是兩人喜結連理的“月老”,《青春之歌》則開啟了老伴謝芳銀幕生涯最華彩的篇章,那個從懵懂學生成長起來,最終投身抗日洪流的林道靜“挺完美”。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夫婦倆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抗戰歌曲,曲調歡快、節奏感強烈的《游擊隊之歌》是兩人的保留曲目。張目與謝芳都認為,即使時光流轉,《游擊隊之歌》這樣的抗戰歌曲,林道靜這樣的人物仍具有現實意義,“一個國家的青年是骨干力量,一定不能忘記那段歷史。”
一首《游擊隊之歌》謝芳唱了很多年
1959年,在電影《青春之歌》中,謝芳因成功出演女主人公林道靜而一舉成為家喻戶曉的影星。《青春之歌》生動再現了從“9·18”事變至“12·9”抗日救亡運動這一時代大潮中,一大批有為青年知識分子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拯救中華而覺醒,並展開英勇斗爭。抗戰歌曲《五月的鮮花》也憑借著這部電影成為了經典的旋律。作為電影的主演,謝芳難忘《五月的鮮花》,但她在一生中唱得最多的一首抗戰歌曲卻是《游擊隊之歌》。
“我原來是歌劇演員,經常參加演出。一般我們出節目就唱兩首歌,開場時的《九九艷陽天》和結束時的《游擊隊之歌》。這兩首歌都是老歌,報幕員常稱它們是老的流行歌曲”。謝芳表示,《九九艷陽天》抒情色彩濃重,相比而言,《游擊隊之歌》節奏要快很多,更加鮮明。因為演唱的頻率很高,謝芳對《游擊隊之歌》的旋律與歌詞早就爛熟於心,以至於在接受專訪時,老人家情不自禁地當著記者的面哼唱了起來。
謝芳說,她一生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過抗戰,但她卻經歷了革命的生涯,一生都秉承著“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時至今日,以《游擊隊之歌》為代表的抗戰歌曲是否仍具有生命力?謝芳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她表示:“我經歷過革命人生,革命一是革除舊的不合理的制度,再一個就是對帝國主義侵略給予反擊。現在這些歌曲仍有鮮活的生命力,它警醒著我們要反對霸權,反對侵略,保衛民族獨立和捍衛世界和平,這些才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根本。”
張目謝芳夫婦(唐平攝)
張目最愛《游擊隊》《黃河大合唱》
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在謝芳丈夫張目“最美抗戰歌曲”的歌單中,《游擊隊之歌》也是榜上有名。張目與謝芳總是結伴參加各種社會演出活動,《游擊隊之歌》是夫婦倆唱得最多的歌之一。整首歌調子輕快、流暢,諸如“我們生長在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無論誰要強佔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這樣的歌詞更是道出了他們當年抗擊侵略、保家衛國的熱血心聲。記者採訪前一天,正值張目、謝芳夫婦出席了某養老之家的開園活動,張目表示,他們就曾在這個活動中一起獻唱過《游擊隊之歌》。
慷慨激昂的《黃河大合唱》也是張目很喜歡的一首抗戰歌曲。這首歌同樣是張目、謝芳夫婦當年參加歌舞晚會、紀念演出時演唱的必備曲目。此外,經典電影《柳堡的故事》主題曲《九九艷陽天》雖然不能算作抗戰歌曲,但作為一首重要的革命歌曲,張目也極其看重其中傳遞出來的正能量,“這首歌描述了一對熱戀中的青年男女,青年即將參軍入伍,在河邊和戀人難舍難分的情景。忠貞的愛情就是這樣,無論你走多遠去多久,我都鼓勵你遠行,並期待你戴著大紅花凱旋而歸。這是一種正能量,有著積極健康的情感。”
抗戰歌曲雖然出自特殊年代,但它的意義不僅是鼓舞國民抗日救亡,張目認為他還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雖然今天以建設和發展為主,但保衛祖國應當是第一位的。我們要警惕帝國主義侵略和軍國主義復活,一個國家的青年是骨干力量,一定不能忘記那段歷史。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一定要大力宣傳”,借著這次採訪,張目語重心長地對記者轉達了他的所感所思。
林道靜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謝芳與張目相識於1951年,兩人當時同為中南文工團(后改為武漢歌劇院)的演員。由趙樹理小說《小二黑結婚》改編的同名歌劇讓兩人相識相知,回憶當年一起演出的情景,張目至今仍記憶猶新,“《小二黑結婚》就是抗戰背景的故事,我演民兵小二黑,謝芳演農村姑娘小芹。我們1953年排練小二黑,1957年小二黑與小芹就弄假成真,結婚了。”張目笑著稱,《小二黑結婚》讓他與謝芳喜結連理,可以說是兩人的“月老”。
1959年,當時還不甚有名的謝芳被導演崔嵬與陳懷皚相中,挑梁出演北京電影制片廠的《青春之歌》。謝芳的表演質朴無華,但她對人物心靈的刻畫精准而細膩,尤其是她與生俱來的書卷氣極其貼合青年學生林道靜。採訪過程中,張目的話匣子收不攏,謝芳在一旁不時補充幾句,兩人用從容和緩的敘述讓那個遠去的林道靜漸漸清晰起來。張目說,林道靜身上集中表現了一個青澀的學生如何走向抗日戰場的心路歷程,最后由熱血青年成長為堅定的共產黨員,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在盧嘉川、林紅等人的啟蒙與幫助下,再加上兩次鐵窗經歷,林道靜在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在張目眼裡,謝芳版的林道靜“挺完美”,整個拔尖的電影團隊鑄就了這部影史上永恆的經典,“於是之演余永澤,秦怡演林紅,康泰演盧嘉川,於洋演江華,趙聯演叛徒戴愉。這部電影拍了五個多月,那時候我們還在武漢生活,我曾專程去北京探望她。她特別忙,每天都在拍戲。那時候技術設備沒有現在先進,拍完還得送去洗膠卷等著樣片,才知道好壞,不像現在直接在監視器裡就能看見。拍完后,當時北影廠留她過十一,她還是執意要回武漢,說離家太久了。”(採寫:唐平)
《游擊隊之歌》
詞曲:賀綠汀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樹林裡,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
在那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強佔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哪怕日本強盜凶,我們的兄弟打起仗來真英勇,
哪怕敵人槍炮狠,找不到我們人和影。
讓敵人亂沖撞,我們的陣地建在敵人側后方,
敵人戰線越延長,我們的隊伍愈擴張。
不分窮,不分富,四萬萬同胞齊武裝,
不論黨,不論派,大家都來抵抗。
我們越打越堅強,日本的強盜自己走向滅亡,
看最后勝利日,世界和平現曙光。
【創作背景】
《游擊隊之歌》是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1937年創作的。“八一三”事變爆發后,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沿滬寧、隴海、同蒲鐵路線作抗日宣傳工作,於1937年底到達晉西南的臨汾,住在城郊的劉庄八路軍辦事處。此時他創作了這首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的歌曲,在洪洞縣高庄召開的八路軍總司令部高級將領會議的一次晚會上首次演出,受到熱烈歡迎。歌曲隨即在華北各敵后根據地傳唱開來,並迅速流傳到全國各地。直到多年后的今天,還一直保持著經久不衰的魅力。
【人物名片】
謝芳,原名謝懷復,原籍湖南益陽,生於湖北黃陂。1935年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51年畢業后,被中南文工團吸收為演員。謝芳與她的丈夫曾同台出演過歌劇《小二黑結婚》、《貨郎與小姐》、《開花結果》、《白毛女》、《太陽初升》等。1959年,謝芳因出演電影《青春之歌》女主人公林道靜而一舉成名,從此步入影壇。此后,她又主演了《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淚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影片。謝芳的表演細膩含蓄,尤其擅長扮演知識分子形象。
張目,吉林省德惠縣人,1930年生。中國歌劇舞劇院原歌劇團團長,中國歌劇舞劇院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他曾主演歌劇《小二黑結婚》、《白毛女》、《貨郎與小姐》、《太陽初升》、《開花結果》、《紅梅嶺》等。《小二黑結婚》中的劉二黑,《白毛女》中的大春是他的代表作。1957年與著名藝術家謝芳結婚。
【往期回顧】王伍福薦《在太行山上》 呈現朱德抗戰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