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盧溝橋,獅子吼,宛平城頭浴血戰!中國人,意志堅,重整河山換新天!”一首深情的《盧溝謠》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鬆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戰歌曲”,人民網文化頻道特別 推出“尋找最美抗戰歌曲”大型策劃,獨家採訪到來自影視界、音樂界和文學界的70位名人,講述他們心中最美的抗戰歌曲,重溫那些激勵中華兒女奮勇前進的高亢旋律。【專題:70位名家談心中最美的旋律】
(資料圖)
總政歌舞團著名男高音王宏偉在接受採訪時,正在參加團裡的排練,為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總政歌舞團正在進行一場紀念晚會的籌備。王宏偉表示,自己平時演唱抗戰歌曲很多,各有特色,很難取舍,最終他選定了兩首曲目,《黃河大合唱》和《延安頌》。
王宏偉說,兩首歌都很美,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下聽感觸不同,“坐在台下時,我喜歡聽《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種遞進感、緊迫感,一下就能把人帶入到這個情緒中”,而獨唱時,他選擇演唱《延安頌》,這是延安時期的第一首男高音獨唱曲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曾被李雙江完美演繹,歌曲非常大氣磅礡,“不僅抒發了對延安的贊美之情,還透露出對勝利的期盼和憧憬。”
“以藝術手法去描述歷史時,都應該融入、超越,甚至適當的夸張,這樣才能感染下面的觀眾”,王宏偉談起歷史自然聯系到了當下,在教學時,他發現一些年輕學生在表演時僅僅只是在“演唱”,技巧不錯,但缺乏感情融入。“比如唱《鬆花江上》,學生可能感觸不到它的痛苦,唱到‘九一八!九一八!’,這裡應該是悲愴的,甚至帶著哭腔!”有時候學生們唱得感情不到位,就會被叫停,“我說那時已經國難臨頭了,怎麼還能唱得這麼缺乏感情!”王宏偉說,唱以前的抗戰歌曲,他會要求學生先理解背景,鑽研歷史,“我們為什麼要唱?為什麼要紀念?就是為了銘記那段歷史!牢記歷史,才能做好傳承。”
【人物名片】
王宏偉,總政歌舞團男高音獨唱演員,擅長演唱中國西北民歌,音域寬廣、音色獨特,有“西部民歌王子”之稱。代表作品:《西部放歌》、《兒行千裡》、《中華情》等。
【往期回顧】王宏偉最愛《延安頌》 要求學生唱歌前先理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