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盧溝橋,獅子吼,宛平城頭浴血戰!中國人,意志堅,重整河山換新天!”一首深情的《盧溝謠》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鬆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戰歌曲”,人民網文化頻道特別 推出“尋找最美抗戰歌曲”大型策劃,獨家採訪到來自影視界、音樂界和文學界的70位名人,講述他們心中最美的抗戰歌曲,重溫那些激勵中華兒女奮勇前進的高亢旋律。【專題:70位名家談心中最美的旋律】
楊洪基(資料圖)
“唱抗戰歌曲最有精氣神,最鼓舞人心,最能讓人振奮,真是讓人熱血沸騰,想想在那個紅色年代,我們的革命先輩為建立新中國,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真的值得現在的年輕人永遠銘記。”著名歌唱家楊洪基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說著,說著,楊洪基唱起原來自己和小伙伴們經常唱的一首老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創作於1943年,詞曲均出自已故作曲家曹火星之手,據悉,歌曲原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當時毛澤東主席看到后,進行了一點修改,在歌曲中添加了一個“新”字,曲調上進行了小幅改動后,成為今時今日這首傳唱率極高的經典革命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是1941年出生,經歷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覺得,抗日戰爭是一次非常偉大的戰爭,中國人民在黨的帶領下取得全民族的勝利,從這點上,我永遠感謝黨和國家,這真的不是句空話。”楊洪基說。
“我們小的時候經常會唱很多老歌,比如前蘇聯的一些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1945年大連解放,中國人不再是三等公民了,那種揚眉吐氣,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你是不能想象的。”楊洪基激動地說。
楊洪基1959年進入大連歌舞團工作,隨后在一次偶然機會中,有人建議他去報考總政歌舞團……就是這樣的一個契機,讓楊洪基擁有了更大的發展舞台。1962年楊洪基正式加入總政歌舞團,隨著演出任務的不斷增多,他的歌曲家喻戶曉,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從《三國演義》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到《白發黃沙》中的《回延安》,從歌劇《白毛女》到《黨的女兒》……對於這一切楊洪基卻很坦然,“說句心裡話,我真的特別感謝黨對我的培養和關心,完全是黨造就了今天的我。”50年來,楊洪基從自學大學音樂課程,到探索美聲唱法民族化,一路走來,打造了許多歌唱藝術的經典。
“我覺得年輕人應該多唱唱抗戰歌曲,那個時候的老歌是對人們心靈的一次洗禮,那個時代的人,不僅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我們永遠記住。”楊洪基說。(採寫:李岩)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詞:曹火星
曲:曹火星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為民族,
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
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為民族,
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
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創作背景】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作於1943年秋,是為漢族民間歌舞《霸王鞭》編寫的一組歌曲之一,原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1949年改用現名。這首歌的旋律質朴、流暢,節奏堅定有力,唱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聲,不僅當時廣泛流傳,而且在幾代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名片】
楊洪基,1941年出生,遼寧省大連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歌劇團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政協委員、西城區政協委員、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系教授。總政歌舞團著名歌唱家,少將軍銜。
他曾經演唱過《滾滾長江東逝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滿江紅》、《短歌行》等經典曲目,1992年在歌劇《黨的女兒》中飾演七叔公獲國家“文華表演獎”及第六屆全軍文藝匯演一等獎﹔1998年他成功的在大型歷史歌劇《屈原》中扮演男主角屈原,該劇獲得了由中宣部頒發的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是中國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
【往期回顧】保劍鋒:因《地道戰》想成為電影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