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抗戰勝利70周年名家談“心中最美抗戰歌曲”系列採訪之六十七

王曉棠:抗戰歌曲鼓士氣 《旗正飄飄》振人心

2015年09月01日07:34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盧溝橋,獅子吼,宛平城頭浴血戰!中國人,意志堅,重整河山換新天!”一首深情的《盧溝謠》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鬆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戰歌曲”,人民網文化頻道特別 推出“尋找最美抗戰歌曲”大型策劃,獨家採訪到來自影視界、音樂界和文學界的70位名人,講述他們心中最美的抗戰歌曲,重溫那些激勵中華兒女奮勇前進的高亢旋律。【70位名家談心中最美的旋律】

王曉棠(資料圖)

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著名電影藝術家王曉棠接受人民網記者的專訪,從幼年的抗戰經歷、學唱的抗戰歌曲一路聊到其代表作、抗戰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面對記者,王曉棠不僅一字不差地唱下了多首抗戰歌曲,還將歌曲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王曉棠說,抗戰歌曲很有特點,“我覺得它最好的一點就是反擊了中國人‘東亞病夫’、‘一盤散沙’的言論,激發了全民的抗戰激情。”

《嘉陵江上》充滿戰斗號召力

1934年,王曉棠出生於河南開封,抗戰爆發后,隨父母輾轉入川。可以說,王曉棠的童年時光都是在戰爭的炮火中度過的。王曉棠說,她從3歲到11歲經歷了抗戰,當時老百姓特別容易通過抗戰歌曲接受愛國宣傳,能很好地被發動起來。“隻要抗戰歌曲一出來,男女老幼都會唱,我也是很小就學唱了。抗戰歌曲很有特點,我覺得它最好的一點就是反擊了中國人‘東亞病夫’、‘一盤散沙’的言論,激發了全民的抗戰激情。”

數起抗戰歌曲的曲目,因為從小就在學在唱,王曉棠熟悉得如話家常,哪怕70年的光陰逝去,這些經典的旋律仍在她心間縈繞。採訪中,王曉棠笑著對人民網記者表示,那些耳熟能詳的抗戰歌曲就留待其他藝術家去品評,她要和讀者分享的是那些曾在大后方重慶膾炙人口的歌曲。王曉棠害怕這些歌曲被人遺忘並堙沒在歲月的塵埃中。

《嘉陵江上》本是端木蕻良1939年作於重慶的一首散文詩,后經作曲家賀綠汀譜曲成為一首為大眾熟知的抗日救亡歌曲。王曉棠對它的創作背景也是相當熟悉,王曉棠說:“當時《鬆花江上》已經在全國流行開來,端木蕻良認為《鬆花江上》的歌詞太悲涼了,不能鼓舞士氣,沒有戰斗力。他要寫一部更有力量的歌,角度得站在大后方重慶,於是就有了這首歌。它雖然含有悲憤,但比較昂揚,當時在大后方非常流行。”王曉棠還表示,這首歌是男高音獨唱,難度比較大,歌詞中流露出收復淪陷山河的壯志決心非常有戰斗號召力。

年輕時的王曉棠(資料圖)

將《旗正飄飄》放進影片提勁

《旗正飄飄》是王曉棠另一首最鐘情的抗戰歌曲。“這首歌是1932年寫的,它氣勢磅礡,震撼人心,鼓動性強。我小學就會唱,但那時候根本就不知道它選入了1934年的故事片《還我山河》。就是覺得它很好聽,很有力量。”多年后,王曉棠當上八一廠廠長,還對《旗正飄飄》念念不忘,拿它作為八一廠出品的一部電影的插曲。王曉棠回憶道:“1993年我們廠出品了一部片子叫《飛越飛越》,看后總覺得不夠勁,請導演改來改去也沒轍了,我就自己上手改,准備加入這首歌。作曲查了之后告訴我,作者將歌曲的原詞已經改了一些,比如說‘不殺倭奴恨不消’,改成‘不殺敵人恨不消’。我說一定要用原來抗戰時候的詞,改成‘敵人’就很空泛、抽象了。因為這首歌當時就是針對日本侵略者而創作的。”

王曉棠稱,剪輯這首歌的時候正值元宵佳節前后,她一進剪輯室就顧不上其他,以至於中央領導在人民大會堂邀請知識界代表座談一事也是徹底忘了個干淨。“之前單位曾通知我去開這個座談會,還說把我安排在第一桌的重要位置。可是我正在剪輯室剪輯這首歌,那是一個音符都不能差的,所以就給忘了。以至於第二年我再去參加元宵節座談會,大家還在談論這件事呢。”

因抗戰熱情接演《野火春風》

王曉棠最有代表的電影作品莫過於《野火春風斗古城》,這也是一部經典的抗戰題材影片。片中,王曉棠成功地塑造了性格迥異的兩姐妹金環和銀環。金環的剛毅、潑辣與銀環的溫柔、文靜,讓王曉棠切換的游刃有余。該片在“百花獎”的投票中,王曉棠以全票當選最佳女主角,這在“百花獎”歷史上是頭一次。回憶起出演《野火春風斗古城》的前前后后,那些前塵往事在王曉棠眼裡依然是歷歷在目。

“1962年秋,我拍完《鄂爾多斯風暴》從內蒙回來,在八一廠的路上碰見嚴寄洲導演。他見面就說,《野火春風斗古城》讓讓你演金環和銀環行不行?我說,你們不是早就出發去採訪深入生活了嗎,這事和我沒多大關系呀。他就說你不管了,是廠裡黨委決定的。於是,我說讓我好好考慮一下。”經過一夜輾轉反側地思考,王曉棠終於答應下來,“我演一個角色都要很努力才行,要一人分飾倆角色更是要翻一倍的努力。但我經歷過抗日戰爭,有熱情,抗戰歲月給予我那種自強不息的力量。”(採寫:唐平)

《旗正飄飄》

作詞:韋瀚章 作曲:黃 自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快團結,莫貽散沙嘲,快團結,莫貽散沙嘲﹔

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團結,團結,奮起,團結,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國亡家破禍在眉梢,挽沉淪全仗吾同胞,

天仇怎不報,不殺敵人恨不消。

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團結團結,奮起團結,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創作背景】

作於1933年元月出版的《音樂雜志》第1期,同年9月被大長城影片公共場所司的有聲故事片《還我山河》採用作片中插曲。歌曲表現了"國亡家破,禍在眉梢"的悲憤情緒,以及要求抗戰的熾烈深沉的愛國激情。該曲風格,節奏鏗鏘有力,音調慷慨激昂。小調式的運用增加了樂曲的蒼勁深沉的悲壯。曲作者對合唱聲部對位化的處理細致、合理,有較好合唱效果。

【人物名片】

王曉棠,原籍江蘇省南京市,1934年1月出生於河南開封。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代表作《野火春風斗古城》《英雄虎膽》。1984年起任導演。1988年任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1992年9月起任廠長,后兼任黨委書記,1998年8月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7月晉升少將。    

【往期回顧】秦怡解讀《義勇軍進行曲》 血肉之軀筑起不毀的長城

60歲孟衛東講老輩作曲家故事 動情演唱《延安頌》

童蕾最愛《義勇軍進行曲》 呼吁青少年學好祖國歷史

保劍鋒:因《地道戰》想成為電影中的人

王宏偉最愛《延安頌》 要求學生唱歌前先理解歷史

龔琳娜最愛周璇的《憶良人》:溫柔的歌聲訴說離別之苦

段奕宏:“抗戰歌曲”讓我銘記歷史 伴我成長

黃曉明最愛《義勇軍進行曲》:飽含不服輸的中國精神

佟大為最愛《游擊隊歌》:難忘老兵鏗鏘有力的歌聲

張目謝芳夫婦:《游擊隊之歌》唱到今 林道靜仍不過時

王伍福薦《在太行山上》 呈現朱德抗戰史歌

"東北抗日聯軍"主演王洛勇:"鬆花江上"情感深入人心

"戰地記者"水均益:《大刀進行曲》開門見山 聽了最解氣

殷之光憶故交蘆芒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應當重溫

盧奇中學曾合唱《大刀進行曲》 歌詞激昂振人心

李雪健難忘軍旅生涯 《團結就是力量》最熱血

於藍情牽《延安頌》 歌聲裡有美好的延安歲月

毛衛寧難忘“王二小” 研究抗戰歌曲入劇

方方:現在聽《黃河大合唱》還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

克裡木憶從軍經歷:唱起《八路軍進行曲》備受鼓舞

朱時茂:插隊時唱《大刀進行曲》 感受戰士的豪邁

戴玉強:《鬆花江上》感情強烈極具張力

雷佳演唱《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致敬傅庚辰

秦海璐最愛《鬆花江上》 呼吁銘記民族歷史

關牧村鐘愛《在太行山上》:聽起來讓人肅然起敬

翟俊杰談"最美抗戰歌"憶父 背國仇家恨拍"血戰台兒庄"

楊瀾:《長城謠》優美 旋律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高希希因抗戰情結拍"血戰長空" 為抗戰歌點贊

陳小奇談心中最美抗戰歌:《黃河大合唱》氣勢壯美

郭凱敏:至今仍記得初聽《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的情景

馮小寧:最愛《義勇軍進行曲》 每一個歌詞都飽含血淚

胡歌有軍人情結 從小會唱《大刀進行曲》

曹可凡:《長城謠》與我的主持生涯頗有淵源

“韻梅”李維康:對《重整河山待后生》最有感情

張抗抗:在中學時代就反復學唱《在太行山上》

閻肅:在抗日戰爭時期長大 最愛唱《救亡進行曲》

著名歌唱家德德瑪憶首次獨唱《游擊隊之歌》

何冰鐘情《映山紅》 四句歌詞就能打動人

 
(責編:易瀟、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