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大使裴德盛從合排芭蕾舞劇《仙女》看中丹文化交流現狀與未來發展
歌劇《紅河谷》主演魏鬆、作曲人孟衛東、指揮姜金一與網友在線交流
歌劇《紅河谷》李小祥殷秀梅等主創做客人民網談創作亮點
國家京劇院院長宋官林談京劇發展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周予援談首屆兒童戲劇節亮點
《建黨偉業》編劇董哲揭影片幕后
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劉曙光揭秘"南澳Ⅰ號"
話劇《王府井》主創談藝術創作
德藝雙馨藝術家於蘭、麥麗絲、宋德全暢談藝術人生
德藝雙馨藝術家於蘭、麥麗絲、宋德全暢談藝術人生
高希希談“主旋律作品如何成就經典”
何平:對話中國電影——如何告別野蠻生長
余秋雨:為文化做“減法”
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談“故宮85年”
著名導演張藝謀談“尋找中國電影的靈魂”
單霽翔談“文化遺產保護”
陸川談“8分鐘如何講出中國印象”
樓宇烈談大國崛起的文化准備
鄧中翰談海歸眼中的中西創新之異同
專訪錢學森秘書涂元季 追思錢老“科學人生”
張繼鋼談《復興之路》背后的故事
梁曉聲談“透視當代文化生態”
吳建民:改造我們的文風
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中國電影產業的問題
王蒙:時代太浮躁 要多讀經典
於丹:閱讀經典 感悟成長
王逸舟:聚焦中國國家形象與國民心態
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震寧談“打造國際一流出版集團”
范周詳解我國文化產業現狀、發展趨向以及文化產業區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金元浦為網友第一時間詳解我國文化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向
中國鐵路的光輝——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蔣巍談《閃著淚光的事業》背后故事
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談“世界讀書日與大眾閱讀”
舞劇《大北川》主創、綿陽市文化局局長馬宗舜等談感恩巡演
張抗抗、王興東解讀總理報告:文化強國,必須保護好原創
從曹操墓看名人古墓發掘的認定與保護
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杰談“紀念圓明園罹劫150周年”
陳連山、施愛東:清明是人與自然、祖先同“過年”
著名音樂人余其鏗余隆談“地方交響樂團如何走向世界”
《木蘭詩篇》主創做客談“日本巡演成功”
釋永信與網友交流少林文化
中宣部改革辦副主任高書生等解讀“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文化部劉玉珠司長談“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30條指導意見”
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談廣電60年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作客人民網,與網友交流“讓中國視覺藝術走向世界”。
歌華集團副總李丹陽談“世界設計大會與中國的未來”
作協發言人陳崎嶸解讀“金庸入作協”
導演張繼鋼談“《復興之路》背后那些事”
著名歌唱家李雙江攜妻子夢鴿,與網友暢聊“紅色經典歌曲的流行”。
編劇王興東等談《建國大業》
湯一介、成中英、顧彬、池田知久探討“儒學的當代使命 ”
人民日報記者追憶季羨林
方成、李輝等名家憶大師丁聰
影協副主席康健民談金獎百花電影節
童明康副局長首度披露申遺背后的故事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北大博導教授嚴文明、首都博物館副館長齊密雲談“早期中國文明”。
張柏副局長:世界博物館日
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談中國電影
鄧一江:回眸國家大劇院這一年
央視副台長、新影廠廠長高峰,《台北故宮》編導祝捷談“台北故宮”。
首博館長郭小凌等談首博金秋四展覽
賈樟柯談《二十四城記》拍攝故事
專家談圓明園鼠兔首回流
甘學軍、邵建武:圓明園獸頭不是國寶!
考古是尋寶?劉慶柱、王武鈺解讀首博千古探秘展
第五代"江姐"王莉:談《紅岩》精神內涵
主創談《紅梅贊》“新”在哪
專訪青年話劇導演郭琰
畢淑敏、蘆淼談環球航海
鄭淵潔:21載童話緣
王海鸰吳健談“新結婚時代”
白先勇:一個民族一定要有精英文化
萬方:以"毒藥"憶父親逝世10周年
文物局副局長談奧運文物展覽
姜昆“把脈”相聲現狀與未來
孟憲實談“史學熱”
於丹談《論語》心得
張紀中:不要將我妖魔化
高佔祥:文化力是軟實力的核心
首都博物館徐偉等談“城市記憶”展覽
田沁鑫辛柏青談《紅玫瑰與白玫瑰》
王海鸰:婚姻門當戶對很重要
文潔若:蕭乾的人格魅力
透過哈佛看美國文化
陳子善:一縷《沉香》憶愛玲
何建明:當代文學的命運?
張華:中國文化的世界傳播
鄧一江解迷國家大劇院四大願景
李岩談傳統文化閱讀熱
黃集偉訪談:我們平庸,我們快樂
石振懷:北京城不該失去根的記憶
唐駿等嘉賓:"綠色網游文化"訪談
對話陳立恆:傳統瓷文化的時尚書寫
何建明:國家危難時作家不能缺席
馬麗華:燃燒在西藏的無悔青春
劉慶柱談京杭大運河“申遺”
歷史是根 文化是靈魂
韓經太談"中國文化的現代闡釋"
馮遠:藝術要真正和人民心連心
任鳴、馮遠征談戲劇人生
六小齡童陳忱共話文化產業
尹力:從<張思德>到<雲水謠>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06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2-20100025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14]2108-308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証(京)字039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9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